当然三受降城无论怎么改变,其本质内容还是国家的防御机制,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唐朝的长治久安,因此无论唐朝的政治、经济发展是何等的繁荣,抵御外侵还是三受降城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三受降城是唐朝边境防御的重要构成,但是却不是唯一的防御,真正起到抵御外敌来犯的国家防御系统还是要以三受降城以中心,交通其...
突厥腹地,在抵御后突厥的进攻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三受降城修筑之后,唐朝陆续在黄河外围突厥腹地修筑了一些军事设施,它们连同以前修筑的边防设施,一起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网,成为唐王朝防备后突厥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汉字 三受降城 释义三受降城sān shòu xiáng chéng 降,xiáng。唐神龍三年,張仁愿在黃河以北築中、東、西三受降城,以拂雲祠爲中城,與東西兩城相距各四百里左右,置烽候一千八百所,首尾相應,鞏固了唐王朝北部邊疆。見舊唐書九三張仁愿傳。元和郡縣志四謂東受降城在榆林縣東北八里(今内蒙古托克托縣南),中...
三受降城的建立起初是为了防御突厥来犯,是一种国家安保机制,可是随着唐朝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繁荣,唐朝已经成为了中心国,成为了其他国家眼中的超级大国,三受降城的意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1、在朝政稳定抵御外侵方面受降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三受降城无论怎么改变,其本质内容还是国家的防御机制,最主要的目的...
三受降城所在的地区历来是多民族活动的重点区域,突厥、铁勒、回纥、党项、吐谷浑等都在此地活动过,唐王朝对这些游牧民族的统治实行双轨制:一方面分而治之,以“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另一方面令“诸道军城,例管夷落”,达到“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
河外三城:大唐帝国控制草原的钥匙,大唐军旗飘扬在大漠南北受降城,城名,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汉语大词典》大唐贞观四年(630年)二月月,唐军第一名将李靖率3000唐军越过阴山,千里奔袭东突厥颉利可汗的驻地,斩首万...
大唐塞北三受降城的筑造者,正是他。张仁愿筑三受降城 彼时,大唐漠北的外敌是突厥人。《旧唐书》卷九十三《张仁愿传》云:“(神龙)三年(707年),突厥入寇,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
我们在背诵唐诗时,有一个地方,可能不会陌生,那就是“受降城”,也叫三降城,三受降城,也称河外三城。 景龙元年(707)五月,张仁愿接替沙吒忠义出任朔方道大总管。 据《旧唐书·突厥传上》记载,沙吒忠义战败之后,突厥军继续进攻唐原(治平高,今宁夏固原)、会(治会宁,今甘肃靖远)等州,中宗绝其请婚,召集朝臣商...
小提示:"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受降 全诗 原文拼音版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三受降城无壅城”出自宋代陆游的《军中杂歌》。“三受降城无壅城”全诗 《军中杂歌》宋代 陆游 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漠南漠北静如扫,清夜不闻胡马声。作者简介(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