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觉支又称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觉,意谓菩提智慧;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故称觉支。七者即:(一)念觉支,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与智慧。
集异门论十六卷九页云:七等觉支者:云何为七?答:一、念等觉支,二、择法等觉支,三、精进等觉支,四、喜等觉支,五、轻安等觉支,六、定等觉支,七、舍等觉支。云何念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广说乃至心明记性;是名念等觉支。云何择...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七等觉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见七觉分条。反馈 收藏
百度试题 题目七等觉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见七觉分条。反馈 收藏
七等觉支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见七觉分条。 更多:https://www.bmcx.com/ 最新查询: 七金山 七方便 七加行 七觉分 七种语 七种辩 七种布施 七种无上 七种忏悔心 七叶岩 七圣财 七圣觉 七遮罪 七转识 七证师 七法财 七法不可避 七重金山 七常住果 七菩提分 七十五法 七陀罗尼 七见...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搜索 名词解释 答案: 见七觉分条。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诸天子!若菩萨为摄取四念住故行,为弃舍四念住故行;为摄取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故行,为弃舍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故行。是菩萨不能修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能修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是菩萨不能证内空。
集异门论十六卷九页云:七等觉支者:云何为七?答:一、念等觉支,二、择法等觉支,三、精进等觉支,四、喜等觉支,五、轻安等觉支,六、定等觉支,七、舍等觉支。 折叠何念等觉支 云员找何念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广说乃至心明记性;...
“七觉支”是佛教术语,又称“七等觉支”“七菩提分”,是佛教修行中达到觉悟和解脱的七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和修行方法。以下是对七觉支的具体介绍: 择法觉支 “择法”即选择正确的修行方法和道路。在佛教修行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佛法教义和修行方式,修行者需要具备辨别和选择的智慧。
七觉支 七觉支全称“七等觉分”、“七遍觉支、“七菩提分”。所谓“觉支”,指到达开悟之前的修行项目。七觉支即是指趣向菩提的七种修行方法。在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七种修行道中,七觉支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修行方法。七觉以开悟为道,无染为净,华之法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