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可分为七科: 第一科:四念处,又作四念住,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第二科:四正勤,又作四正断——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第三科:四如意...
第七科:八正道 八正道,又名八圣道分、八正道分。为: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正见是八正道的前提。只有在正见的基础上,其余的一切才有意义。 以四谛法为例,有为修行是这样的: 一、苦谛。行者观世间一切万法,明悟苦集灭道四谛法,得解脱知见,即是正见。深着世...
第七科:八正道 八正道,又名八圣道分、八正道分。为: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正见是八正道的前提。只有在正见的基础上,其余的一切才有意义。 以四谛法为例,有为修行是这样的: 一、苦谛。行者观世间一切万法,明悟苦集灭道四谛法,得解脱知见,即是正见。深着世...
三十七道品可分为七科: 第一科:四念处,又作四念住,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第二科:四正勤,又作四正断——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第三科:四如意...
三十七道品可分七科如下: (一)四辨分 北传(名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身辨分:观身不净,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 2.受念分:观受是苦,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 3.心念分:观心无常,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
七科道品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名)三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种,谓之七科道品。见三十七道品条。更多:https://www.bmcx.com/
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其中,四念处是指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分别观照身、感受、心和法的特性。四正勤旨在控制恶法和促进善法的增长。四如意足包括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和思惟如意足,分别是对所修法的希求、专注、记忆和...
主要对治执身为净、执受为乐、执心为常、执法为我的“四颠倒见” 。南传观念:1.身念处,观身如身。2.受念处,观受如受。3.心念处,观心如心。4.法念处,观法如法。意为如实观察当下身、受、心、法的展现,不去干涉和预设结论。 1.未生恶法令不生;2.已生恶法恒令灭;3.未生善法令...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666 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 372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665 七科道品之间的关系 368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664 正精进,正念,正定 367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663 正命 371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662 正业 3652024-01 《佛说阿弥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563 七重,表七科道品 399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562 住处庄严的形状 437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561 居住的环境 423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560 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427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559 身安则道隆 3872024-01 《佛说阿弥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