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灭诤法 玄奘法师高弟 受持《瑜伽师地论》 瑜伽九十九卷二十二页云:有诸同梵行者,举余同梵行者所犯众罪,卽于现前,四目相对,而以其实,不以非实。乃至广说。彼于未了。正解了时;便更无犯。更无犯故;是诸苾刍,由见闻疑,不应重举前所犯事。如是诤事,便得除灭。有诸苾刍,见余苾刍,犯罪时节;别于后...
七灭诤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名数)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为灭比丘诤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诤有四事:一、言诤,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诤也。二、觅诤,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诤也。三、犯诤,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诤也。四、事诤,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诤也。灭已上四诤,有七种...
剪辑来自《佛陀传》电视剧, 视频播放量 8659、弹幕量 20、点赞数 333、投硬币枚数 22、收藏人数 145、转发人数 60, 视频作者 白玛影视, 作者简介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相关视频:《佛陀传41》佛陀姨母请求出家,影视僧团制定八条净法,《佛陀
以多数决表决公断。7、如弃粪扫止诤:若僧众中因争端而形成二个对立集团,经团体协商后,以接受对方忏悔的方式和解。在一方表示忏悔后,所有争端应一笔勾消,就像把垃圾抛弃一样。七灭诤法与现在法庭调解纠纷非常相似,视情况而定,注重多数意见,宽容无意识的犯罪,并且强调放弃前嫌,致力和谐。
亦名:七毗尼、七药、七灭 ,含注戒本‧七灭诤法:「诸大德,是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若比丘有诤事起,即应除灭:应与现前毗尼,当与现前毗尼;应与忆念毗尼,当与忆念毗尼;应与不痴毗尼,当与不痴毗尼;应与自言治,当与自言治;应与多人语,当与多人语;应与罪...
七灭诤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语sapta^dhikaran!a-s/amatha^h!。即为裁断僧尼之诤论所设之七种法。又作七灭诤法、七止诤法。即:(一)现前毗尼(梵sam!mukha -vinaya ),又作面前止诤律。使起诤之双方对决于现前,或于现前引证三藏之教法而决之,或于现前引证戒律之制条而决之。(二)忆念毗尼(梵smr!ti...
七灭诤,是佛教戒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僧尼在处理戒律争议时的七种特定情况。首先,现前毗尼(sam!mukha-vinaya)或面前止诤律,通过直接询问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来决定罪行,有五种不同形式:人现前、法现前、毗尼现前、僧现前和界现前的公开讨论和裁决。忆念毗尼(smr!ti-v.)则在争议者...
七灭诤法,就是灭诤七法,比如说八种显现灭诤、回忆视角、清醒视角。戒律当中有,这个主要是灭除诤论的法。比如我跟某个人之间发生冲突,首先是用八种现前法,现前灭诤法,比如我和他之间,我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平息呢?首先是谁现量见到的,以这个为主,就像现在法律上的有些规则一样,谁有现量的理由来进行和解;如果...
经过四天的讨论,会中的比丘定下了七项僧团内调停纠纷的和解议程。他们称这七项程序为七灭诤: 第一项程序是现前毗尼,又作面前止诤律,即“面对面坐谈”。这项程序,是要让双方同时在场,把整个纠纷在大会中陈述。这是为了避免私人谈话影响各人对任何一方的偏袒,因而导致更多的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