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很多高僧,都曾经写过跟因明有关的论著,比如说大名鼎鼎的龙树菩萨,在《方便心论》里边就讲述了因明之法,在他之后的弥勒菩萨著名的《瑜伽师地论》(国内是玄奘法师翻译的)第十五卷中也详细的介绍了因明论法,之后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第十卷论述了因明的论式方法。无著的弟弟世亲写了《论轨》、《论式...
《因明七论》是公元六、七世纪间南印度佛教论师法称有关因明学的著作,又称《七部量理论》。是法称发展新因明创始人陈那理论的一套学术著作。因明即逻辑学,因为逻辑在辨别邪正、获取知识、摧破论敌、弘扬正法方面非常重要,所以佛教内部极为重视对因明的学习研究,因此法称的这七部因明学著作成为佛教徒尤其是...
在玄奘大师所译《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中,弥勒菩萨基于唯识立场建立起唯识宗的知识总汇系统,即由“内明”“医方明”“因明”“声明”“工业(巧)明”所组成的“五明处”。就中因明处,“谓于观察义中,诸所有事”,具体展示为对论辩行为所关七类条件的理性观察与思考:①“论体性”,观察思考论辩主题的...
七因明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这是因明学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为有关论议要件的七种规定。即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论多所作法等七种。见《瑜伽师地论》卷十五。 更多:https://www.bmcx.com/...
七因明 摘自:佛学大词典 因明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为有关论议要件之七种规定。即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论多所作法等七种。(一)论体性(梵va^da ):议论之题目有六种性质:(1)言论,(2)尚论,(3)诤论,(4)毁谤论,(5)顺正论,(6)教导论。(二)论处所(梵va^da...
论多所作法(va^debahukara^ dharma^)涵盖了三种关键的信心表现:能对所有议题进行讨论的开放性、面对任何听众的勇敢无畏,以及在面对问题时自如应答的辩才。这些原则在《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和《杂集论》中都有详细的阐述,共同构成了因明理论中关于论证的全面体系(参阅‘因明’2276)。
《因明七论入门》全称《七部(量论)入门治学去蔽论》。亦称《因明七论入门去蔽论》、《量学七论入门》。藏传因明著作。元明之际西藏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著。对法称“因明七论”内容的概述。论述关于因明学的概论性问题,是宗喀巴在独立寻研印藏因明群论的基础上突破传统体系的量论著作。该书很简短,以...
因明七论入门《因明七论入门除意暗论》--简介--一、讲境,主要论述客观事物的范畴及其属性。二、讲具境,主要论述认识方面的思维活动范畴及其差别。三..
七因明因明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为有关论议要件之七种规定。即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论多所作法等七种。七种作法 (一)论体性(梵va^da):议论之题目有六种性质:⑴言论,⑵尚论,⑶诤论,⑷毁谤论,⑸顺正论,⑹教导论。(二)论处所(梵va^da^dhis!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