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七士齐势。回族拳路之一。流行于河南、陕西等地。据传宋太祖赵匡胤攻打西关,回族群众为抗击选创此拳。清末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的嘎迪忍耶分“七门门宦”,为不忘先圣教义与遗训,故名。七势即:劈势、抹手势、旱游船势、辘轳转势、兽头势、夜行犁势、插花势。讲究“明三节、齐四梢、闭五门、观六路、听...
“七势”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武术,是形意拳创始人王载之所创。七势指的是身体有机地协调七个方向的力量,包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和向中。通过练习七势,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柔韧性,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力量。练习七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静态练习和动态练习。静态练习指的是...
二十六、抓双肩解脱 敌方上右步,以双手抓住我方双肩;我方以右弓步站立,稳住架势,并立即用左手抓住敌方右手腕或衣袖,同时我方向左拧身,用右小臂由外向内向下砸击敌方双臂,以解脱敌方的擒拿;随即我方顺势以右盘肘向前顶击敌方咽喉或面部。截止本篇汤瓶七势拳格斗精华就向大家介绍完毕。若要了解前期的介绍,请...
七势是中国武术中应用广泛的技术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改变身体的方位、重心、身体的伸展、扭曲、旋转等动作变化,来发挥不同效果。换句话说,七势指的是在运动中不同的身体姿势,这些姿势可以通过技巧的运用来实现攻守转换或者变幻招式。七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攻势和防势,按照身体动态...
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七势拳、骑势拳,流行于河南、陕西等地的回族之中,被称为“中原第二狠拳”。据传为为元代回族军队在随忽必烈南征北战的战争中创造出来,也有说法是源自明朝抗击倭寇的回族将士。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族中曾经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汤瓶七势拳练习...
本篇是汤瓶七势拳格斗精华:被称为中原第二名拳,拳法很接近现代拳击的续篇。十三、耳听风 双方均以左格斗式站立;黑方以左弓步、冲左直拳进攻白方头部;白方立即以左手向外或向内格挡,同时上右步至黑方左脚跟处,缠住黑方左腿,以右横拳击打黑方左耳根或左太阳穴要害。要练好以上招式,平常的训练必不可少,...
中国穆斯林三大宝(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势拳)之一的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民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由于七势拳历来秘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外人很少见到。
七势拳源自朱仙镇“掌如刀,勾如镰,扣如锁,指如钳。”马炳君老师边说边比画起来,动作轻快敏捷,刚劲有力。马先生50多岁,中等身材,戴一副茶色眼镜,面容沉稳安静,一副教师打扮,但为我们解说什么是“沿脚步”、什么是“跑七势”、什么是“汤瓶势”的时候,他步伐之快,动作之劲猛,让人顿时意识到果然是武术名家...
汤瓶七势拳功法、套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丰富,其主要是七势拳、六路转、站八肢、八段锦、仙人气功等功法套路,以及在实战过程中的打法、拿法及破法。除此之外还有十三式、二十四截刀、花十三、三路炮等。 七势拳套路共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