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净华 摘自:佛学大词典 以华比喻七种净德。又称七净。鸠摩罗什谓七净华为:(一)戒净,为始终净。即身口所作,无有微恶;意不起垢亦不取相,亦不愿受生。施人无畏,不限众生。(二)心净,三乘制伏烦恼心、断结心,乃至三乘漏尽心,称为心净。(三)见净,即见法真性,不起妄想。(四)度疑净,即见解深透而...
以华比喻七种净德。又称七净。鸠摩罗什谓七净华为:(一)戒净,为始终净。即身口所作,无有微恶;意不起垢亦不取相,亦不愿受生。施人无畏,不限众生。(二)心净,三乘制伏烦恼心、断结心,乃至三乘漏尽心,称为心净。(三)见净,即见法真性,不起妄想。(四)度疑净,即见解深透而断除...
行净华,指的是二果和三果修行者,通过无漏行的实践,智见分明,行为清净,这也是道果自我成就的关键环节。最后,涅槃净华指的是四果阿罗汉的修行,他们已经超越了见思二惑,无须再学习,智慧见地纯净,涅槃的果实自然成全。
七净华 摘自:三藏法数 - 明·一如等 撰 更多:https://www.bmcx.com/ [出翻译名义] 不染白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 我们现在继续讲维摩居士为普现色身菩萨所说的偈诵。偈诵是一种佛教特殊的文学体裁,偈诵的用处,是把经文的意思作个归纳和浓缩,以便于记忆。《维摩诘经》这...
(七)断德成就,永尽无明:第七种的净华,是讲“断德”。断德成就了,无明就破了;无明没有了,不但暂时没有,永远都会没有了! “散众名华”就是譬喻的这七净华。罗列宝物:罗列,就是摆到这儿;宝物,是表示大乘的妙法。出内取与:“内”字读成“纳”音。出,就是支出去钱,譬如用出去;内,就是收回来。取,就...
【七净华】这个术语源于翻译中的名义,它描绘了一种崇高的修行境界。"不染白净",这里的"华"象征着修行的成果,特别是对于那些修习二乘法门的修行者而言。二乘,指的是声闻乘和缘觉乘,这两种修行路径的共同目标是通过修炼无漏之业来实现。无漏业指的是戒、定、慧的修行,它能够帮助修行者超越三界...
多宝道人抄自多宝如来(प्रभूतरत्न,Prabhūtaratna),《妙法莲华经》中,有一个东西叫多宝塔,塔中是一个有着千万亿个无数世界的塔中世界,名为宝净世界,多宝塔可以出现穿越在过去未来现在不同的时空,只要传播真法,它就会出现在传法者面前献宝,多宝如来就是这个宝净世界的至尊佛。《法...
七圣召唤-【白草净华】纳西妲 普通攻击-行相 费用:1草2任意 对敌方出战角色造成1点草元素伤害 元素战技-所闻遍计 费用:3~5草 选定1~3名敌人(必须包括敌方出战角色),造成1点草元素伤害,并施加蕴草印,持续两回合,每额外选定1人,消耗费用+1。 蕴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