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切刀,清代著名的印论家魏锡曾的话很形象,也很准确,他说“朱文启钝丁,行刀细如掐”(魏锡曾《论印诗二十四首并序》),朱文印源于丁敬,他行刀就像一点一点的掐着切。简言之,切刀之法,不是丁敬的首创,但在丁敬手上,切刀之法被弘扬发展。“浙派”之所以成为派别,一方面依赖于切刀刀法,一方面是生根于...
丁敬的篆刻独树一帜,体现于他在广泛吸收借鉴后最终孕育出变化,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有自己独创性的建树。丁敬运刀,从魏植、朱简的“碎刀法”获得启发,每一线条的篆刻都由多次提按起落的切刀来完成,增强了起伏顿挫的节奏,使笔密具有“屋漏痕”式的凝练。丁敬确立...
在唐宋印中,这是自然而然的情况,但这显然是对汉印成法的背叛。丁敬看到了这些,认为这些有利于丰富篆刻的样式,于是就中取法,于是有了:(丁敬:丁氏敬身+赵氏岳均)或者这些作品取法于赵孟钅圆朱文,但一定不要忽略了唐宋印对丁敬的影响,比如“丁氏敬身”中“丁、身”的牵手,“敬”字“苟”部下垂笔的改...
丁敬最大的成就在于篆刻。他取法汉印,涉猎宋元,兼采明代文彭、何震、苏宣等人的篆刻成就,借鉴古人而为用,在将各时期印章特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求变。丁敬创立了以古朴雄健的风格著称于世的“浙派”,有别于柔美流畅的皖派。 ... 《隶书五律诗轴》 ... 释...
丁敬,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同时也是浙派篆刻的开山宗师。丁敬 丁敬自幼便对金石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热爱。从小便工于篆刻,有着深厚的汉印基础,也有大量的汉印式的创作。丁敬作品:半日闲 对于汉印,丁敬是一边审视汉印的本源,一边探索篆刻的新路径。他的态度是既坚定不...
从具体技法而言,丁敬篆刻在刀法上多种多样,有冲,有冲切结合,但主要是用切刀法,是一种笔笔钝拙而不光整的短刀碎切法,有时还辅之以披削和剜;在结字上不拘成法,为适合印面布局而大胆增损笔画,同时积极探索古文入印。西泠丁敬的出现,影响并造就了一批追随者,形成了古拙、朴茂、雄厚、生辣的群体风格,...
丁敬(1695——1765) 丁敬 罗聘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字敬身,号砚林,钝丁,别署梅农、丁居士、龙泓山人、砚林外史等,杭州人。丁敬工诗擅书法、精鉴赏,篆刻为“西泠八家”之首。 《隶书册》 二十六开,每开21.5x11.8cm 上海童衍方藏 丁敬书法较少,现所见大多为诗稿、书信。此隶书册纸本,二十六开,每开纵21、横...
『西泠八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奚落岡、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他们的篆刻风格又被称为『浙派』,是清代以杭州为中心的篆刻流派。其治印宗汉法,讲究刀功,善用切刀表达笔意。方中有圆,蒼劲质朴,古拙浑厚,别具面目。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砚叟、龙泓山人、砚林外史等,浙江...
丁敬(1695—1765),钱塘县(今杭州)人。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梅农、砚林外史等,又署无不敬斋。因其学识渊雅而又隐于市廛,后人亦称其为隐君。从具体技法而言,丁敬篆刻在刀法上多种多样,有冲,有冲切结合,但主要是用切刀法,是一种笔笔钝拙而不光整的短刀碎切法,有时还辅之以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