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定大局,丁惟宁临危不惧,单身一人,“驰往开谕”,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苦口婆心,经过两天的劝解安抚,斗智斗勇,总算制止了一场大乱。可谁知巡抚李材不但不感恩嘉奖,反而上疏朝廷,说是因丁惟宁激起的兵变,将罪责全推给了丁惟宁,因而被贬官三级,调湖广皋副,后又补凤翔,丁惟宁看到...
丁惟宁(1542—1611),字汝安,又字养静,号少滨,明代诸城城里人,居超然台下。曾任明朝官员,政绩卓著。“东武西社”的主要发起人,人称“羲皇上人”。 丁惟宁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万历元年(1573),丁惟宁被擢拔为巡按监察御史,代天子巡狩,巡按畿北。在...
丁惟宁祠堂 ,丁家楼子村,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建造。是进士丁惟宁的祠堂。祠,座北朝南,全石砌筑,面阔9.43米,进深5.35米,高4.73米。明间有龛台,内壁正面横刻“羲皇上人”。北及两侧墙壁嵌有9方小型碑刻,中缺1方,现存8方,镌有《柱史丁公祠堂记》、《九仙山丁宪副先生祠堂歌》、《游览诸公留题...
丁惟宁,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科举人,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联捷进士,走上仕途。丁惟宁“性刚直激烈,不避强御”。为政“遇事敏练,无留牍。五弥谨举,行治第一”,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在山西长治任职时,县内多有强势之家,平日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奴役百姓,上下苦之,官府也不敢说话。丁惟宁到...
丁惟宁从小在父亲的教诲下,聪慧颖悟、勤奋好学。二十二岁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直隶清苑县县令。丁惟宁用智慧与计谋,赢得总兵霹雳王的信任和好感,使得横行多年的兵患得以遏制,政绩斐然。丁惟宁调任山西长治县治县,经过五年的治理,社会治安稳定,老百姓生活大有好转,朝廷升任他为侍御史,巡按直隶。...
明“中宪大夫”丁惟宁 在今日照市五莲县九仙山南麓的丁家楼子村东,有一座丁公石祠,系明代万历乙巳科进士、诰敕房中书舍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的。石祠的主人即明赐进士中宪大夫湖广副使前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丁惟宁。 丁公石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年底落成。石祠坐北朝南...
丁惟宁,性格刚直,行事果断,不畏强权。在山西长治任职期间,面对当地豪强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的局面,他采取了果断措施。首先,他以法治严惩违法者,对势家以礼待之,但一旦触犯法律,毫不手软。同时,他革除了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五年间,社会秩序显著改善,民生显著好转。离任时,百姓自发夹道相送,...
丁惟宁为官"遇事敏练","治行第一",风度严正,不避强御。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为民称颂。任御史期间,赴直隶巡视考察吏治,遇真定(今正定县)白莲狱株连一案,他一一考察审判,使千余蒙冤者得以宽释。当时朝廷内张居正为相专权,朝野上下无不奉迎,独丁惟宁"无所禀受"。张居正深为不满,遂将其贬为外官(河南佥事)...
丁惟宁,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年仅二十岁便在乡里崭露头角,中举为进士。他是嘉靖、万历年间备受瞩目的文坛大家,以深厚的文学功底著称。他的创作生涯丰富多样,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如散文《改建龙湾镇巡检司记》、《颜明府招游琅琊台海神庙》以及《观海行》等诗篇。还有诸如《雪霁超然台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