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洲是一个位于长江北岸的小岛,距离铜陵城约10公里。丁家洲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控制了长江的一个要冲,是南宋水陆军的主要据点。南宋在丁家洲上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和炮台,部署了大量的弓箭手和火器兵。南宋还在丁家洲下游设置了铁链和木桩,阻挡元军的船只通过。1275年2月9日,答剌麻八剌率领东路军到达了丁家洲附...
1. 轻敌与错误部署丁家洲的宋军水师采用了铁索连船的战术,希望以此构建稳定的水上防线。然而,这种布阵虽然在防御时有一定优势,却因缺乏灵活性,成为蒙古军队火攻和投石攻击的绝佳目标。同时,宋军步兵布置在长江两岸,采取静态防御的“三叠阵”,缺乏应对机动性攻击的能力。2. 蒙元的火攻试探 元军利用木筏进行火攻...
宋军兵败丁家洲的消息传入临安,宋廷上下曾因“师相”亲出督师而有的一片盲目乐观,顿时一扫而空。面对元军节节进逼、贾似道逃遁不知所在和空虚的京师防卫,谢太后频颁诏书,征召“天下勤王”兵马;并征两浙、福建诸郡厢禁兵之半入卫京城。由于元军已迫近临安,南宋小朝廷覆亡在即,许多宋将畏葸不前,而远...
而元军正是要利用这种心理战术瓦解宋军的斗志。南宋军队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元军休整完毕,二十一日,主帅伯颜一声令下,元军步骑混杂沿江夹岸而进,率先对孙虎臣屯驻于丁家洲的步军发起了总攻。1. 在长江两岸,蒙古铁骑勇猛冲杀,而回回炮在丁家洲再次展现威力,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武器。这种重达150斤的巨石,从...
二月二十六日,丁家洲硝烟才刚刚散尽,下游无为、太平、巢湖、和州守臣便争相向蒙人请降,南宋赖以为生的长江防线应声崩塌,二十九日,元军兵临建康,剑指临安。而脆弱不设防的临安城中,除了老迈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和少不更事的宋恭帝外,便只剩一群六神无主、噤若寒蝉的臣工。丧钟已缓缓响起,此时便是岳飞再世、...
二月二十六号,丁家洲的战斗刚结束不久,下游的无为、太平、巢湖、和州这些地方的官员就急着向蒙古人投降。南宋靠着的长江防线就这么垮了。到了二十九号,元军已经打到建康,眼瞅着就要直指临安了。临安城毫无防备,又很脆弱,里面只有上了年纪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年幼无知的宋恭帝,还有一帮心慌意乱、吓得不敢出...
历史地名> 丁家洲 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北二十里长江滨。《宋史·贾似道传》:南宋德祐初,元军沿江东下,贾似道师次芜湖, “时一军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丁家洲。似道与夏贵以少军军鲁港”。即此。 在今安徽省铜陵县东北长江中部。《续资治通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贾似道“以精锐七万余人尽...
然而,贾似道在作战中屡遭挫折,最终导致丁家洲战役的惨败,南宋军队损失惨重,自此失去了与元军抗衡的能力。自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之后,元朝便加紧了对南宋的攻势,志在一统天下。沿长江从四川到襄樊的区域,无不沦陷于元军之手。作为右丞相,伯颜直接指挥的元军已攻入湖北,南宋守军岌岌可危,鄂州...
丁家洲一战以元军完胜而告终,此战元军俘获宋将三十余人,士卒数万,战船一千余艘。本来是场决战,却成了一场大溃败,可以说此战元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南宋主力十三万人丧失殆尽。一年后,也就是1276年2月5日,南宋君臣出降,元军占领临安。965年,北宋大军历时一个月就平定了割据四川的后蜀政权,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