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里的三法印,后来发展到高层次的时候,就用一法印可以贯彻这三个,中间是有联系的,就是一个东西,是从不同角度去看而已。所以说我们要达到一法印,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论证。首先,“以无我为核心”,三法印并不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原则。三法印是统一的,怎么统一?这里是用“无我”把两个连结起来(但...
一法印 摘自:佛学大词典 指大乘教所示诸法实相义理之信印。又作实相印、一实相印。与小乘教之三法印相对称。法印乃教法之信印。大乘教以说诸法实相之义理为本,故谓诸法实相之义理为大乘教之信印。离开此种说法之其他一切法,大乘教皆称之为魔说。[大智度论卷二十二、法华玄义卷八上、维摩经玄疏卷六]...
大乘一法印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诸法实相的真理,并强调了实相真心的重要性。以下是关于大乘一法印的概述:依据与定义:大乘一法印以佛说的《大集经》与《般若经》为依据。一法印即诸法实相的道理,是大乘教义的核心。实相真心的含义:实相真心指的是真如心,它是真实不虚的,没有虚妄之...
一法印,即诸法实相的道理。大乘教义的核心是以实相真心为根本,实相真心指的是真如心,它是真实不虚的,没有虚妄之相。真心就是真实之心,而非虚妄之心。实相具有三种道理:第一是实相无相,其本体不生不灭,不动不摇,平等一相;第二是实相无不相,虽然本体空无所有,但能随缘显现一切诸相;第...
什么是大乘一法印呢?大乘的教义,就是以佛说的《大集经》与《般若经》为依据,一法印就是诸法实相的道理,因为大乘教义是以实相真心为根本。实相真心,就是真如心,实相无有一切虚妄之相。真心就是真实之心,而不是虚妄之心。实相具有三种道理。 第一实相无相。它的本体,真实不虚,没有种种千差万别,虚妄生灭的幻...
一法印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对小乘之三法印称大乘之实印相,曰一法印。又有一实相印之名。即诸法实相之理也。妙玄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更多:https://www.bmcx.com/...
所谓的“一法印”即“性空法印”,和四法印中的“诸法无我印”意义相同。如果说,大乘佛教只承认“一印”而不承认其余“三印”的话,就等于说“大乘教不承认诸行无常苦谛,不承认涅槃灭谛”。不承认“四谛”,也能算佛教吗?所以,所谓“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有一法印”的说法,既无佛经根据,也违背一切大乘经...
大乘一法印的基本信息如下:定义:大乘一法印是指诸法实相的道理,它是大乘教义的根本。这一法印以佛说的《大方等大集经》与《般若经》为依据。核心:实相真心,即真如心。实相无有一切虚妄之相,真心是真实之心,而非虚妄之心。实相的道理:实相无相:实相的本体真实不虚,没有千差万别、虚妄生灭...
大乘佛教理论中的“一法印实相无相无不相”理论,揭示了一种独特的本体观。这种理论指出,当世间万物显现时,本体看似真空,但实际上,这真空之中蕴含了奇妙的存在。这种存在,即是妙有。就像一面镜子,其本体空无所有,却能够随缘显现青黄赤白等颜色。这些颜色显现于镜中,并非真的存在,却也并非全然...
一法印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三藏法数 - 明·一如等 撰 [出宗镜录] 一法印者。谓一念心含摄一切世间法。无不悉备。然此诸法于一心中。炳然显现。如印印泥。文无前后。故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是也。更多:https://www.bmc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