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56年,毛泽东在长江边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描绘出当时国家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新局面。这一年,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一社会变革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一五” 计划的实施...
看建国70载历史,聊大国复兴之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水
【题曰】13.“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材料中的“桥”指A.武汉长江大桥B.南京
1957年1月发表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首词可用于说明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一五计划”取得成就 D. 中国交通运输事业领先世界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DA.上阕写横渡长江的豪情,颂扬不怕“风吹浪打”,勇于斗争的革命气魄。B.宽馀,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C.下阕着重写...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小题1】对上阕第三句(即“不管……宽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长江上都没有桥梁,人员的来往和物品的运输只能通过轮渡运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苏联的帮助,1955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动工,1957年10月建成通车。时间是一五计划时间内,即1953年至1957年。而开国大典的时间是1949...
与“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不相符的是( ) A、此河流有黄金水道的美誉B、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