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三观是天台宗的理论,指的是一心具足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 空观:破除一切法自性空,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 假观:一切法缘起性空,由因缘和合而生,并非固定不变。 中观:空假不二,即空即假,非空非假,不落二边。 三惑 三惑是指佛教中所说的三种烦恼,即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见思惑:指对于...
(三)无明惑,乃昧于'万有即法界’之理所引起之烦恼,故属界外之惑障。上述之别惑可由假观对治之,而此惑则可由中观断除。盖将以上三惑次第由三观分别断除,系别教之说法。 若以天台圆教而言,三惑既为一体,仅须以一心三观之法门对治即可,而无须次第分别破除。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提到,"一心三惑"的概念指的是在佛学中,见思、尘沙和无明这三种迷惑融合于一心的意蕴。它也被称作同体三惑。在止观辅行的修行方法中,第三阶段强调,见思实际上就是法性的体现,没有尘沙存在于见思之外,也没有无明独立于二观之后。这表明,三种迷惑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不分...
一心三惑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融镕于一心之意。又曰同体三惑。止观辅行六之三所谓‘见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在见思外,岂有无明在二观后,三惑既即,三观必融。’是也。盖在别教,此三惑,其体各别,次第为隔历三观所破。而圆教则不然,唯就一惑之义用,有粗中细之别边,且...
一心三惑,又称为同体三障,是台宗对烦恼的分类。台宗将烦恼分为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三种。首先,见思惑由迷于三世道理(见惑)和现在事象(思惑)组成,因其能导致三界生死之果报,所以称为界内惑,且对声闻、缘觉、菩萨都具有影响,故又称通惑。通过修习空观,可以消除这一惑障。其次,尘沙...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名词解释]一心三惑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谓三惑融□於我们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反馈 收藏
一心三惑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谓三惑融镕于我们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更多:https://www.bmcx.com/
见思惑,如同小乘修行中的见惑和修惑,具备引导众生陷入界内分段生死轮回的能力。尘沙惑则象征着所知障,阻碍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理解,众多而难以突破,如若不除,将影响度生和摄化的自在运用。无明惑则是遮蔽中道实相的迷惑,同样具有招致界外变易生死的后果。尽管三惑本质上是统一的,但从粗细程度上区分...
百度试题 题目一心三惑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谓三惑融□於我们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反馈 收藏
(三)无明惑,乃昧于「万有即法界」之理所引起之烦恼,故属界外之惑障。上述之别惑可由假观对治之,而此惑则可由中观断除。盖将以上三惑次第由三观分别断除,系别教之说法。若以天台圆教而言,三惑既为一体,仅须以一心三观之法门对治即可,而无须次第分别破除。〔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 p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