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字,字字警策,告诫人们为官要公正无私、清廉自持。这一幅字,字迹娟秀,更映照出优良的家风传承。1953年6月,习近平出生在一个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革命家庭。他的母亲说,最使父母操心的就是子女的成长,“如果子女出了问题,那对父母来讲是推卸不了的责任”。1972年冬,齐心和子女们。前排右起:齐...
在他看来,真正悟出了草书真谛,能够融合古今者,也就自己和张旭、怀素了,即使是苏舜钦也做不到。黄庭坚之所以有如此自信,是因他的确学到了古人精髓,又能从大千世界中悟出笔法,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古来少有。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他的《狂草千字文》,这是其一生最痛快淋漓的作品,全卷洋洋洒洒千余字...
正确的是“一幅字”,而不是“一副字”。在这个语境中,“幅”作为量词,专门用于描述布帛、纸张、图画等物品的数量。相比之下,“副”并不适用于这个场合。因此,在描述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时,我们更常使用“一幅”而不是“一副”。当我们谈论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或一幅古代名家的绘画作品时,我们...
然而,早在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即米芾38岁时,他就已经比肩王羲之,独创“刷字笔法”,写出超过《兰亭序》的一幅字——《蜀素帖》。公元1088年9月,米芾随湖州郡守林希一同游览苕溪,途中他乘兴作诗,林希听后深感精妙,临行前拿出珍藏20年的蜀素,请米芾把诗句写入卷中。“蜀素”乃四川制造的丝织...
此作完成于会昌四年(841年),比《神》《玄》二碑略晚,全文共601个字,字径约约2.5厘米。通篇细腻精到,非常壮观。九疑山为舜帝南巡时崩逝之地,被视为“圣地”,柳公权书写此赋时极为虔诚,下笔一丝不苟。启功曾说“且神策军操之宦官,腥闻彰于史册;玄秘塔主僧端甫,辟佞比于权奸”,认为《神策...
但这些作品,皆比不上一件巨幅草书,此作全卷18米长,全文有2000余字,乃是中国书法史上尺幅最大的一幅字了。也足以堪称一部“草书活字典”。此作便是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黄庭坚是中国书法史上不世出的草书大师,也是中国草书史上的集大成者或者说枢纽人物,北宋的大书法家当中,也只有黄庭坚最擅草书...
这件作品写于文徵明84岁,内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千古名作《陋室铭》。全卷纵67厘米、横45厘米,共8列、112个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在这件作品中,文徵明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笔力和目力,从书写细节到衔接连带,都丰富自然、一气呵成。文徵明行书取法于赵子昂、米芾、杨凝式以及“二王”,《陋室铭》顺锋起笔,入...
所以这四个字也无法论收藏价值了,但是作为一幅普通的装饰品,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或者书房也是可以的,装裱起来效果会好很多。从这幅书法作品,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经验,书法的创作还是需要基本功作为支撑的,空有一腔激情是没有用的,想要把内心的激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定要把书法最基础的东西练习扎实,从笔画到...
将其通临数遍,然后找出不熟悉的字单独临摹,很快便能够提升你对其的掌握程度。而今,我们将藏于博物馆当中的这件文征明的《前后赤壁赋》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原,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每个字都与真迹无二。欲购此文征明《前后赤壁赋》全卷本,请点击下面惠购: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行书自作诗》,完成于元丰五年(1082年),是米芾33岁时的大作。此帖纵28厘米、横198厘米,共21行、70余字,单字大小足有8厘米,字径足够大,用笔细节也更加明晰。此作以行草书写就,起笔藏锋,落笔后动作丰富,衄搓、转笔、调锋、提按、抖笔等处理比比皆是,行笔中侧并用,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