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谛 摘自:佛学大词典 谓一实相中道之理。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本不二,故称一实谛。[北本涅槃经卷十三]更多:https://www.bmcx.com/
一实谛 摘自:三藏法数 - 明·一如等 撰 [出涅槃经] 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本不二。故名一实谛也。更多:https://www.bmcx.com/
基于上述这么多的过失,由此得出结论:我与五蕴自性为一根本不能成立,此即“离谛实一决定”。
答案: “一作「真实谛”出自: 唐代 一鉢和尚的 《一鉢歌》, 诗句拼音为: yī zuò 「 zhēn shí dì 。 问题2:“一作「真实谛”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一作「真实谛”的上一句是: (「亦无真」 , 诗句拼音为:(「 yì wú zhēn 」 。 问题3:“一作「真实谛”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微博道次第# 【毗钵舍那之五:离谛实一品扼要】先将所破的情形回忆起来,然后作如下思考:如果我与蕴是谛实一的,它们就不可能在心里显现成异,而应当是绝对没有任何差异的一体——http://t.cn/RZMwLgj
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禸身菩萨也。”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踵
谓世俗谛是有,这是世间一般人的常识见解;言真谛为空,是二乘圣者特有的超世见解。 说有不住有,谈空不落空,空有无碍,才是真俗二谛的正观。 缘起与性空实际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对立而统一。所以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如《般假设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二而二,二而不二...
佛言。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偈中。 舍利弗言。云何一四句偈。愿为说之。 于是尊者。而说偈言。 因缘所生义 是义灭非生 灭诸生灭义 是义生非灭 尔时大众。闻说是偈。佥大欢喜。皆得灭生灭。生般若性空智海。
圆成实,谓能够圆满地成就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的真实存在。因为第八识的圆成实性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第一义谛不落入戏论。胜义谛的前提是圆成实,而圆成实是可以传授重复实证的,是经验性的。大乘真见道者,是透过经教言说(或机锋直指),而现前观察到第八识的圆成实性,因而契入胜义谛。未见道者虽然也读到...
844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223 实谛 3392023-08 843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222 成佛 3332023-08 842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221 速疾、普门、胜福 3412023-08 841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220 速疾周遍神通力 3352023-08 840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219 八相 3402023-08 839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218 深入、转法轮、示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