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之事物,有一,亦有多。“一多”,是“一”与“多”的并称。”一多“相入相即,谓以一法构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于一法。就诸法之势力而言,具有一(一法)多(一切法)相入之义;就诸法之体性而言,具有一多相即之义。华严宗即以此相入相即之妙义,立十玄门(又称十玄缘起,单称十玄)阐释法...
一多相即 文义相随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是一切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这是华严经十住品,第七不退转住,讲真理的部分。不退转的人,前面是讲他所具备的条件,现在是讲他要做的事。他要做什么?一即多多即一的真理,要告诉人家。文随于义义随文,也要告诉人家。文随于义义随文...
1.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中的因缘法则。它指出,一切现象都是因为因缘和合而产生,因缘消失则现象也随之消逝。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质,因此称为性空。2. 万法唯识,意味着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由我们的心识所创造的迷惑之相。换句话说,一切外在世界的显现都是由内心所映射,...
「一多相即」揭示了宇宙间深邃的奥秘,即一与多相互包含,相互融通。同样,「小大相容」也展现了法界虚空界的无量无边,即便芥菜子这样微小的存在,也能容纳整个宇宙的广阔。虚空固然广大,芥菜子虽然渺小,但小中见大,大包小是常理,而小里包容大,却令人叹为观止。佛经中的芥子,虽名为小,实则内涵无穷。如今...
一多相即 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谓本体之“一”与万物之“多”是相即不离、统一不分的。他说:“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一外无多,多外无一,此乃真一贯也。”(《一贯问答》)他援用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来说明一与多的相即关系,揭示了一与多就是统一性与多样性,或共性与...
万法唯识,是说一切显现皆是心识所产生的无明妄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外无法,佛法是心法,修佛修心,非从外来,执着外尘修行,不是修佛,是外道法。一多相即,是说心包万法,万法源于一心。一多一如,是如来平等性。能懂就说明你的根基不错,还不懂,就要下功夫,好好打基础了。
如此,也可以理解为“多即一”。但柏拉图明显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借巴门尼德之口说,将存在者(是者...
既同存于世,事物普关联,一与多相即,无缺无分别。正文:一个事物(的全部)该包含着其身上所带着...
《持名念佛十大不可思议》1.一多相即不思议2.本末全收不思议3.理事圆融不思议4.因果同时不思议5.始终相应不思议6.三根普被不思议7.四土横陈不思议8.凡圣兼容不思议9.性相无别不思议10.生佛共赞不思议 ——达照法师 û收藏 3 评论 ñ21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
《持名念佛十大不可思议》1.一多相即不思议2.本末全收不思议3.理事圆融不思议4.因果同时不思议5.始终相应不思议6.三根普被不思议7.四土横陈不思议8.凡圣兼容不思议9.性相无别不思议10.生佛共赞不思议 ——达照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