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众生对于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能了知都是由自心所显现,也就是如来藏藉由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因为有内相分出现,见分也就跟着出现了,再由见分去分别相分以此连接外境,所以才会有众生所了知的种种诸法、种种境界出现;由于众生不了知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显现及分...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这个是解释,解释什么?简单说就是心法。这是解释心法的,把这个心法分成两种:一种是“心真如”,一种是“心生灭”。现在解释这个心性的心真如,完了再解释心生灭。心生灭就是一切诸法的妄念而有差别,要把这一切妄念的境界相离开了之后,就是心...
诗人借用禅宗经典,“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的思想来抒发禅意。诗人在此强调,“一切诸法生住异灭”的禅理。诗人的意象清新动人,意境开阔深远,让人耳目一新。禅的主旨就是要抓住流动的生命。从空灵、飘逸、洒脱的诗句来看,诗人深悟禅宗的要旨。 禅 尾联诗人继续承接全诗。诗人继续诠释“一切诸法尽...
一切诸法,皆无有我 佛学术语,谓众生愚惑,不了一切法空,计著有我。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诸法,皆无有我。
他修行多年,深谙佛法,常以“一切诸法本来寂灭,安住于中道实相”为教诲,引导众生体悟佛法的真谛。一日,山脚下的村庄中,传来了一阵喧哗。原来,村中的富户王员外家中遭遇了一场变故,他唯一的儿子王公子突患重病,群医束手无策。王员外带着一群仆人,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寂灭峰下。只见山峰高耸入云,山路...
【一切诸法, 亦复如是, 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 佛所说也】 经句出处: “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ー切诸法亦复如是, 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由于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是虚幻的,其本质是空洞的,因此没有必要去执着于它们或试图改变它们。这句话出自《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其中,“诸法”指的是所有的事物和现象,“如幻”意味着它们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而“本性自空”则表示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是空洞的,没有固定的实体。
在佛教的教诲中,有一句名言: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是虚幻的,其本质是空洞的,因此没有必要去执着于它们或试图改变它们。如果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本性是没有形象的,那么他们就能够静下心来,不受外界干扰,体悟真正的自我。
假如我们没有认识到一切诸法中最根本的就是了知心的奥秘,那纵然努力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仍免不了无义地于三界中漂泊。为什么将心称为奥秘呢?因为一般的凡夫人甚至阿罗汉也不能了知它的实相——空明无二的本体,鉴于此,大乘的显宗和密宗中一再强调:秘密、甚深的法不能随便传讲于非法器面前,否则如果别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