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到Zn和Cu的特征峰,进一步证实了Cu/Zn-MOF的成功构建。此外,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显示Cu/Zn-MOF具有高达1753.72 m²/g的大比表面积,并且具备微孔和介孔结构,有利于金属活性位点的暴露。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案与模拟的ZIF-8晶体结构一致,表明Cu/Zn-MOF具有良好...
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u/Zn-MOF处理后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该材料能够有效清除细胞内的ROS,从而保护角质形成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u/Zn-MOF不仅具有出色的...
而HCNT-4和PHCNT-4表现出IV型等温线,揭示了由于MOF结构中的骨架塌陷以及相关物质的分解/蒸发而产生的微孔和介孔结构。PHCNT-4具有更大的孔容和BET比表面积,这主要是因为金属颗粒的有效去除在碳骨架中产生了额外的空隙并激活了碳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揭示了样品的表面元素态(图3g-i)。C 1s高分辨率...
原位合成了Zn@DZ-MOF电极,SEM图像显示了DZ-MOF具有独特的双层结构(直立生长的纳米片和致密锚定的纳米颗粒),TEM、EDS、XRD和FTIR等测试进一步证实了DZ-MOF的成功制备。 图2 Zn@DZ-MOF和Zn@Z-MOF电极的(a)XPS全谱和(b)N 1s XP...
对此,本工作在Zn负极表面原位制备了基于阴离子金属-有机骨架(MOF)的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相(ASEI)。该ASEI保护负极免受枝晶、HER副反应的影响,能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其库仑效率。并且,该MOF具有高的Zn2+本征电导率和丰富的亲Zn位点,有利于增强Zn的氧化还原活性。MOF通道中连续的磺酸基引导了Zn2+的快速...
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热重(TG)、红外(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brunauer - emtt - teller (BET)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Zn-MOF金属有机框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别为102.36 m2 g−1和2.94 nm;同时,Zn-MOF对刚果红(CR)和甲基橙(MO)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研究者发现 MIL-125(Ti)-Zn 的优异性能是由于 MOF 骨架中缺少连接体能够构建富电子的氧位点,从而大大降低 Zn2+的扩散势垒,加速Zn2+扩散动力学并且有效均匀 Zn2+的通量分布。 此外,富电子氧位点增强了H*的吸附,获得较高ΔGH*,减少了HER副反应的危害,从而提高了锌负极的循环寿命。MIL-125(Ti)-Zn@Zn 电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基于锌-钴双金属金属有机框架(Zn/Co-MOF)纳米颗粒的防腐涂层。 🛠️ 合成与表征:成功合成了Zn/Co-MOF纳米颗粒,并通过多种技术如FTIR、FE-SEM、XRD、TEM、ICP-OES、XPS和BET进行了表征,证实了纳米颗粒的合成和结构。 📊 防腐性能测试: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
为进一步探究 CeO2@C900 电极的除氟机理,分析了 CeO2@C900电极除氟前后的 FTIR 和 XPS 光谱。除氟后,–OH 的峰面积比从原来的 31.98 % 增加到 68.02 %,表明在脱氟过程中,Ce 首先在溶液中被活化为 Ce-OH。由于F−(0.133 nm)和O2−(0.140 nm)离子半径大小相似,因此氟化物的加入可能导致通过离子交换取...
MIL-125(Ti) 和 MIL-125(Ti)-Zn 的 XPS 测量光谱: (b) O 1s、(c) Ti 2p 和 (d) Zn 2p。 要点二:改性锌沉积的表征 SEM揭示了电镀和剥离之后,裸Zn金属负极和MIL-125(Ti)-Zn@Zn金属负极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图3a)。以1mA cm-2 对裸Zn负极和MIL-125(Ti)-Zn@Zn负极进行电镀后,在裸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