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菀有镇咳、祛痰作用。 2.紫菀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致病性皮肤真菌和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3.紫菀有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槲皮素。 4.紫菀有抗肿瘤作用,还有溶血作用。 紫菀成分 主含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苷、槲皮素及毛叶醇、乙酸毛叶酯、茴香醚、脂肪酸、...
dahuaziwan 大花紫菀大花紫菀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痉 大花紫菀主治用于治疗各种癣症,清瘟病时疫热,解痉挛等。用量6-9g。 大花紫菀药用部位来源于菊科紫菀属大花紫菀的花入药。多年生草本,茎高35-45cm,有棱及细沟,下部被错杂长毛,上部紫红色,被较密的短毛。基部叶在花期枯萎,长圆状匙形,长7-12cm,下部渐狭成翅柄,...
【拼音名】Zǐ Wǎn 【别名】青菀(《吴普本草》),紫蒨(《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本草述》)。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春、秋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将须根编成小辫晒干,商品称为辫紫菀。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茎短,簇生多数细根,外皮灰...
( malinziwan ) 马蔺子丸《千金》 主治: 积冷痢,下白脓。 处方: 马蔺子1升(熟熬之),附子2两,干姜2两半,甘草2两半,神曲5两,麦糵5两,阿胶5两,黄连3两,蜀椒5合。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1日2次,以知为度。或为散,每服方寸匕,酒调下,亦佳。 各家论述:...
( huaijiaziwan ) 槐荚子丸《圣济总录》 主治: 血痔,因便清血随出者。 处方: 槐荚子(麸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威灵仙(去土)1两,干姜(炮)半两,白矾(烧令汁尽)半两,熟干地黄(焙)1两,连翘1两,当归(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续断半两。 制备方...
《吴普》曰:紫菀,一名青苑。(《御览》) 《名医》曰:一名紫茜,一名青苑,生房陵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菀,茈菀,出汉中,房陵。陶宏景云:白者名白菀。《唐本》注云:白菀,即女菀也。 打开小程序免费阅读全书 《神农本草经》简介 ...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作者欧阳炯简介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alpinus L.[A。 pulchellus Willd]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原形态】高山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茎粗壮,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状叶丛。茎直立,不分枝,基部被枯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密集的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
高山紫菀 高山紫菀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高山紫菀药用部位 为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的全草。 高山紫菀选购保存 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 baijieziwan ) 白芥子丸《圣惠》 主治: 中恶心痛,闷乱不识人。 处方: 白芥子半两,安息香半两,麝香1钱(细研),乌药半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麝香研令匀,以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煎生姜、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