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祛风湿药 第五 芳香化湿药 第六 利水渗湿药 第七 温里药 第八 理气药 第九 消食药 第十 止血药 第十一 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 安神药 第十四 平肝息风药 第十五 开窍药 第十六 补虚药 第十七 收涩药 第十八 驱虫药...
(一)概念 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要点:学科的基础、方法、内容。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可分两部分: 1.研究中药→机体 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要点:中药的作用、机理、物...
2023-03-07中药药理学相关知识点: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3大因素 2022-11-18中药药理学相关知识点:龙眼肉的功效 2022-11-17中药药理学相关知识点:南沙参的主治病症 2022-11-16中药药理学相关知识点:白鲜皮的主治病症 2022-11-15中药药理学相关知识点:鱼腥草的功效 ...
中药药理学--中药的性能主要有这些! 中药药理学--中药的性能是很多人想了解的,对于中药的性能,小编整理的三个主要性能--性味、归经、升降浮沉。 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意味着阴阳邪正的相互消长,表现为机体(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病理状态-症状和体征。 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作用是祛除病邪,消除...
5)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 6)促进细胞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7)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药理学重点知识之黄芩的药理作用”,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一)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二)清热燥湿药: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三)清热凉血药: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四)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五)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对中药药理学大家是否了解呢?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的作用是什么?”的内容,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1、中药药理作用基本是中药功效的体现。 大部分中药作用与功效一致:麻黄功效宣肺平喘,作用扩气管、消除气管黏膜水肿。 部分中药作用与传统中药功效有差异性:如枳实注射液静注有升压作用,口服。
药材性状:种子扁圆形,长1.2——1.8cm,宽0.7——1cm。表面淡黄白色至淡黄色,两面平坦而微隆起,边缘稍有棱,一端略尖,有珠孔,种脐稍突或不明显。除去种皮,胚乳薄膜状,子叶2枚,黄色,肥厚,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甘。 鹤草芽 拉丁:Radix Agrimoniae Pilodae ...
采收与贮藏:人参、金银花、丹参、青蒿、薄荷、泽泻等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物的采收季节有很大的关系;药材储藏的温度、湿度、时间等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明显影响。 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附子、芍药、半夏、首乌。增加药效:延胡索、杜仲。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大黄(生、熟)。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的分类: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防风、麻黄汤、桂枝汤等; 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菊花、银翘散等。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辛温解表药作较强,如麻黄(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