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龙脑薄荷(叶,焙干,各七十五两)细辛(洗,五两)防风(去苗,二十五两) 桔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分作五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腊茶清下,食后、临卧。
川芎《本草择要纲目》 川芎《本草择要纲目》 川芎《冯氏锦囊秘录》 川芎《顾松园医镜》 川芎《雷公炮制药性解》 川芎《汤液本草》 川芎《外科全生集》 川芎《药鉴》 川芎《药鉴》 川芎《药性切用》 川芎《医学入门》 川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川芎《中药炮制》 川芎《中药学》 川芎茶【方剂大全】 川芎茶《...
川芎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 【功能主治】主首风眩晕,及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体拘倦。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方剂剂型:汤剂、丸剂、...
【别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 【功能主治】主首风眩晕,及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体拘倦。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处方】川芎、柴胡、黄芩、茯苓、甘草、当归、陈皮、贝母、山楂、红花子加倍。 【功能主治】疹后发热依时,久不治成症癖,发热来时,身烧,口渴,少食,烦闷,热过则和,或日发,或间1日2日而发,或数日一发,与疟相似,但不寒耳,久则腹胁中有块,面黄体瘦,胀满少食,与疟母同。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方剂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药酒、冲剂、口服液剂、胶囊剂、片剂 ...
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 >>> 《直指》川芎三黄散 ▼ 相关方剂▲ 返回目录 《直指》:川芎三黄散 【处方】大黄(湿纸裹蒸)、川芎、黄连(净)、黄芩各等分。 【功能主治】实热衄血。 【用法用量】本方改作汤剂,名“川芎三黄汤”(见《产科发蒙》)。 【摘录】《直指》卷二十一...
【处方】川芎减半(炮裂),白茯苓、薄荷、防风、石膏、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方剂剂型:、、胶囊剂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茶清调下;如无茶,煎地骨皮汤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 《医统》卷六十四:川芎石膏散 ...
【处方】牡丹1两,陈橘皮1两,芎1两,诃子1两,木香3分,当归3分,白术3分,玄胡索3分,京三棱3分,半夏3分,甘草半两,干姜半两,羌活半两,桂1两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脏气不调,腹胁胀满,烦躁吐逆,头昏,身体疼痛,可思饮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