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经中有些生僻字,让人犯难。我现在以《汉语大词典》为标准,把这些字注上拼音(包括注音符号)和同音字,供大家在读诵时参考。如果发现什么问题,请大家及时指正是幸。 1、薄伽梵: 伽,现在多读“加”[jiā ㄐㄧㄚ],但古代此字为梵语gha的译音,是悉昙体文三十五字中牙声的第四音,读“茄”[qié ㄑㄧㄝˊ...
“陀罗尼”即“咒”的意思。《大悲咒》即是千手千眼观音于这部经典中所宣说的无上咒语,也就是千手千眼观音的根本咒。它一共包含了八十四句,四百一十五字。 《大悲忏》相传为世尊幼子“罗睺罗”化身的宋代知礼和尚,根据这部《大悲心陀罗尼经》为主体,所发展,编写、制定出的仪轨。它包含了《大悲咒》,以及经典的核...
佛陀设教,并不神奇,而是平凡切实,注重身心的反省与检讨。因此,佛在世时,每月均召开两次的检讨会(即半月诵戒),使每人来一个坦白的报导与批判,有过则忏悔,无过则加勉,养成佛徒一种不慕虚荣,切实为学、修身、做人的真朴风气。兹举三种典型佛徒。 多种善因 有一次佛在检讨会中诵戒,即凭戒条来检举功过得失,其...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中所说:“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自然界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稍纵即逝的。 佛教经论中,经常提到“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文字不多,而内容丰富,妙义无尽,谨将大旨略予试释,尚祈诸方大德指正。 佛在楞严会上,普问诸大菩萨及大阿罗汉:“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当时大势至菩萨与他的同伦五十二位菩萨,都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地说:“我回忆过去恒河沙劫之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
有人听念佛很好而念佛。学密而后学禅而后又念佛,结果一样也学不成。我刚才讲过,知见、知识越多的人,越难得到修行的效用。所以修行要一门深入,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看他人学得好而盲目跟从。修行更不能有患得患失的心,要有明师指点。我自己是不是明师?我不知道,明的人在我面前,我就是明师,暗的人...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为中根稍钝之人以譬喻说法,这一品叫“譬喻品”,譬喻即比喻。因道理深奥,难以理解,故用比喻,使人容易明白。 前方便品,佛为上根利器人说法。上根利智者,闻即顿悟,明白十方三世诸佛为度众生方便,说方便法,待众...
印光大师开示:“如未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绝对没有突然无因而生的果,也没有突然无果而灭的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种自然规律是非常科学的。 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便已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自己高度的智慧分析与深入地实际体验,便发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
佛门有句名言;“若欲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想这是脱胎自“隐恶扬善”的成语而来:大虚大师说:“佛法弘扬本在僧。”僧伽是佛法的奉行者,“随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域”。不但在家的三宝弟子,应该恭敬供养,就是出家人与出家人之间,也要互相尊重赞叹,佛陀时代,弟子们因思想的不一,而产生分裂,给佛教带来不少的困扰...
因果业报,真实不虚。悟达国师作水忏,普劝世人: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图片来源:资料图) 《慈悲三昧水忏》共上中下三卷,今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册,卷前有《御制水忏序》(末署成于永乐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场水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