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则胸中痛,〔胁〕满〔胀〕,肩背臂膊皆 〔痛〕;虚则多惊悸〔惕惕然〕无眠,胸〔腹及〕腰背引痛,喜悲。心积气久 不去,则苦烦,心中痛。实则笑不休,梦火发;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邪气客 于心,则梦烟火,心〔胀〕气短,夜卧不宁,懊,气〔逆〕往来,腹中热,喜 水涎出。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
若聋有热证相兼者,宜以散风退 热凉药调之,热退结散而愈也。然聋甚闭绝,亦为难矣。慎不可攻之,过极,则伤 正气也。 《医学启源》,金,张元素,公元1127-1279年 中医古籍
先以轻手得之,是胆,属表;后以重 手取之,是肝,属里也。肝合筋,肝脉循经而行。持脉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 平,脉道如筝弦者,为弦;脉道迢迢者,为长。此弦长,乃肝家不病之状也。肝脉本部 在筋,若出筋上,见于皮肤血脉之间者,是其浮也;入于筋下,见于骨上,是其沉也。 临病细推之,举一知十...
蜀漆辛,纯阳,破血。 射干苦,阳中之阴,去胃中痈疮。 天南星苦辛,去上焦痰及头眩运。 御米壳酸涩,固收正气。 胡芦巴阴,治元〔气〕虚〔寒〕,及肾〔经〕虚冷。 马兜铃苦,阴中之阳,主肺〔湿〕热,〔清〕肺气,补肺。 白附子阳,温,主血痹,〔行〕药势。 槐花苦,阴,气薄,凉大肠热。 槐实苦酸,〔同上...
又曰∶厥当下之,下后厥愈。当以凉药养阴退阳,凉膈散、调胃承 气汤下之是也。大凡治病者,必先明其标本,标者末,本者根源也。故经曰∶先病 为本,后病为标。又曰∶标本相传,先以治其急者。〔又〕言∶六气为本,三 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夫标本微甚,治以逆从, 不可不通...
《医学启源》 [金] 张元素(公元1127-1279年)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疽 注云∶深而恶也。 《医学启源》,金,张元素,公元1127-1279年 中医古籍
五运主病,木、火、土、金、水,顺则皆静,逆则变乱,四时失常,阴阳偏胜,病 之源也。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注云∶掉,摇也。眩,昏乱眩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则头目眩者,由风木 旺,则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生火,木火者皆阳也,故风火多兼化也。风热相 抟,则头目眩运而转也。火性本...
泻实补虚, 除邪养正,平则守常,医之道也。 大法曰∶前人方法,即当时对证之药也。后人用之,当体指下脉气,从而加减,否 则不效。余非鄙乎前人而自用也,盖五行相制相兼,生化制〔承〕之体,一时之间, 变乱无常,验脉〔处〕方,亦前人之〔法〕也。厥后通乎理者,〔当〕以余言为 〔然〕。
[卷之上 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 (十)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 经曰∶大肠者,肺之腑也,传道之司,号监仓之官。肺病久,则传入大肠,手阳明 是其经也。寒则泄,热则结,绝则利下不止而死。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 下血。又实热则〔胀〕满而大便不通;虚寒则滑泄不止。大肠〔...
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经曰∶辛甘发散为阳。风宜辛散, 防风味辛,〔乃〕治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 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其寒宜甘发散也。或有别证,于前 随证治病药内选用,其分两以〔君〕臣论。 凡水泻,茯苓、白术为君,芍药、甘草佐之。 凡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