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寻瑶草》的古诗词列表(1首) 点绛唇(寻瑶草) 宋代:韩淲 山凹春生,探梅只道今年早。暗香迎晓。人与花能好。岁岁持杯,天地同难老。须吟啸。放开怀抱。更约寻瑶草。诗词推荐 偶书吟宋代:邵雍 颂古一百则宋代:释正觉 雨师五首隋代:佚名 戏题牡丹唐代:韩愈 送何正臣主簿宋代:王安石 梅花石吟宋代:舒岳祥 ...
轮伞花序,通常[具6-10花,在枝顶聚集成长约3(-5)cm间断或近连续的穗状花序,花序梗长约为花序本身的3倍,密被星状毛;苞片菱状卵圆形,被星状绒毛;花具短梗,蓝色,密被灰色、分枝或不分枝绒毛;花萼卵状管形或近管形,长4-5mm,具13脉,5齿,二唇形,上唇1齿较宽而长,下唇具相等4齿;花冠长约为花萼的2倍,...
【瑶草】1.传说中的香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唐李贺《天上谣》:“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鲁迅《坟·杂忆》:“我当时的意思……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华国的艺苑。”
卡尔·西尔兰 Quietism 选十字军之王更好,当祖灵而非虚幻的国家意志阅读全文 赞同51 条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赞同了回答2021-12-13 02:09 怎么评价05年的红翼行动? 叶落沼泽 助理FLIM-1982 看看行动的全过程,细节非常丰富,该知道的都会知道的。 一、任务背景 (一)红翼行动 2008年6...
「释名」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下痢。用熏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四角变黄黑)。用熏草、黄连各四两,咬...
【白鹿】的鹿。古时以为祥瑞。《国语·周语上》:“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汉书·郊祀志五》:“已祠,胙餘皆燎之,其牛色白,白鹿居其中。”《宋书·符瑞志中》:“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明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白鹿》:“嘉靖十二年,河南巡抚吴山献白鹿,为大臣諂媚之始。”2.复姓。汉有白鹿...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蕈草,亦可单用。味苦,无毒。主遍生风疮,壮热。理石为之使。 引用:《证类本草》蕈(音谭)草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 相关中药▲ 返回目录 《千金翼方》蕈草 味咸,平,无毒。主养心气,除心温温辛痛,浸淫身热。可作盐花。生淮及平泽,七月采。
颜色 美食俯视图木纹质感中草药棕色banner PSDJPG 中草药艾灸背景 PSDJPG 美食俯视图中草药纹理几何棕banner PSDJPG 中医药健康养生背景 PSDJPG 保健品中草药主图 PSDJPG 人参中草药大气背景 PSDJPG 中国风药膳中医文化宣传海报背景素材 PSDJPG 中医抓药背景 ...
葛蕈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醒酒。 葛蕈主治 治风热癍疹,肺热咳嗽吐血,血崩,痔疮。 葛蕈成分 根茎和花的脂质部分中分离出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和棕榈酸。 葛蕈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外用:捣敷。 葛蕈选方 1、治肺热咳嗽吐血:葛菌、肺筋草、鹿衔草、岩白菜、白茅根、狗地芽根;炖...
1、治胃痛:寻骨风8g;将寻骨风放口内嚼烂吞服,每天1次。 2、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将寻骨风150g放入瓷罐内,加白酒密封15天即可,每天3次,空腹温饮。治风湿痹痛。 3、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地榆各15g,五加根50g。酒、水各半,煎浓,去渣,取汁,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