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参初学皆应摄心闻法 在大殿中等待入堂开示时,有些老同学已经收摄六根,开始用功了,而有些新同学可能因为还不知道方法,比较容易东张西望,还会不时抬头「偷瞄」我几眼。从明天早上开始,你们不要再看我啦!除了开示时要认真用耳倾听之外,其他所有时间,都要摄心专念在自己的功课上。 禅七初入堂时,我们循例要...
本文为应邀参加九十五年四月,于中国杭州举办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会议论文。论旨从佛陀教法的普遍性,分享笔者近年在大学教授佛教禅修的教学方案与经验。其中专门之禅学理论,于《禅观修持与人间关怀》书〈结期精进之禅观所缘〉一文(页三五至七三)中,有较完整而详细的分析。故本文只节录佛教禅修涉及生命教育、大...
“人间佛教”思想,一重人间,二倡佛道;故“人间佛教”,不是神教者的人间行——如友教的慈善事业,也不是佛法中的人乘行——为求未来的福报而持戒行善,更不是时潮世说的“人本主义”思想——即不脱“人类沙文主义”的“人类本位”骄慢。“人间佛教”,是以人间正行而直趋佛乘,行菩萨道而圆满佛乘的佛教。而这...
昭慧法师与笔者均到会担任评论人。此中,昭慧法师应邀于当日上午为释德闻比丘尼之〈八敬法存废问题之探究——从缘起无我的观点谈起〉担任评论人。笔者觉得昭慧法师的看法,可以为佛门女性运动,留下一些文字纪录,因此事后忆述如下。 当日法师评论的重点有八: 1.作者勇于以真名发表该文,并为撰作该文而努力阅读昭慧...
佛法,不应只是佛教徒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从其中汲取养分,丰富人生!笔者于大学院校讲学之际,深觉佛法中洞观的智慧与深彻的慈悲,青年学子们纵然只是浅尝一二,也能受惠无穷;而且佛陀的教法本来就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只要讲授者如实运用得宜,绝对不会引起宗教、宗派上的对立,更不会让无信仰者有威胁感或排斥心。
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研究 性广法师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印顺导师是当代佛学思想巨擘,亦被誉为是“玄奘以来,唯公一人”的佛学思想家;著作等身,在七十余年的游心法海生涯中,计得四十巨册、七百余万言的治学成果,当代华文佛学界
只知其一者,一无所知——西方百年比较宗教学研究回顾 释性广 人类对于宗教信仰做内部自身反思与比较他教歧异的行为,其历史渊远流长,然而宗教研究重要的里程碑,是十九世纪六○至七○年代以来西方比较宗教学的兴起。简单描述形成这些研究的三个条件是:一、有一 医药用途的动物实验——儒家观点之伦理探索 医药用途的...
冥契经验的宗教对话——“宗教的灵修传统”综合座谈引言 释性广 时间: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 地点:辅仁大学济时楼九楼国际会议厅 会议:“宗教的灵修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辅仁大学宗教学系 感谢主办单位邀请笔者参加本次研讨会之综合座谈! 主
禅观路上,幸遇明师 释性广 感时悲教,救亡图存 笔者有幸,在中壮之年,已恭逢并见证了台湾佛教之教运由弱转强的时代。仔细思维,佛教在台湾的复兴,应与鼓励佛弟子关怀苦难,积极入世的“人间佛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国七十一年,笔者出家于供奉慈航菩萨肉身
十一月十三日上午,昭慧法师在“人间佛教的发展与实践──印顺法师的佛学思想与落实”国际学术研讨会(Conference on “From Lay Buddhism to Engaged Buddhism)中,为日本陈耀东教授、伊吹敦教授与慈大游祥洲教授的三篇论文,作半小时之回应。笔者虽未参与,事后听录音内容,感觉颇有与读者分享之价值,因此略述该场研讨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