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经的因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尊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既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本经不但文简义丰,易于诵念...
讲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法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因此,各位应勤求佛的智慧,以智慧的理解力,策动愿行的实践;以愿行...
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觉义,法宝是正义,僧宝是净义。 佛,梵语佛陀耶,译华言名觉者,含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自觉,拣非凡夫的不觉;觉他,拣非二乘圣人的自觉;觉行圆满,拣非菩萨修因,觉行未圆满。诸佛因中修行时,能运用般若的智慧--始觉智,照见宇宙人生的原理--本觉理,自觉觉他的功德...
理性,指众生追求事物真理的智慧,故又名理智。感性,是众生受外界事物的感染与冲击,发生内在情绪的变化,导致或苦或乐的感受,纯是情感作用。觉性,指众生本具的佛性,属于天然的理体,亦是诸法的实性,原本灵明觉照,因名觉性。 在佛果言:理性,是诸佛觉悟真理的无上智慧;感性,是诸佛饶益众生大慈大悲的精神;觉性,...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修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当发大菩提心,宁失身命,不应退转。二者应当亲近善友,宁失身命,不应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