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端中进入项目目录下,敲下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回车 2.在终端运行一段命令: node_modules/.bin/webpack-dev-server(网上有的说直接输webpack-dev-server那是错的) 成功!输出的是这一段信息: 然后进入默认的localhost:8080页面: 服务器的根目录就是我们工程的目录 到这里,我们要做的...
constpath =require('path'); constHtmlWebpackPlugin=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入口文件配置 entry:'./src/index.js', // 输出文件配置 output: { filename:'bundle.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dist') }, // 开发服务器配置 devServer: { contentBase: path....
上一章介绍过DevServer可以用来提高开发效率,它提供一些配置可以改变DevServer的默认行为。要配置DevServer除了在配置文件里通过devServer传入参数外,还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传入。注意只有在通过DevServer去启动webpack时配置文件里devServer才会生效,因为这些参数所对应的功能都是DevServer提供的,webpack本身并不认识devServer...
output file[main.js]托管到“/”,所以可以通过地址http://localhost:8080/main.js来访问 在package.json中配置webpack-dev-server时常用的参数: "dev": "webpack-dev-server --open --port 3000 --hot --host 127.0.0.1" --open: 自动编译完后打开浏览器 5)修改index.html引入main.js <scriptsrc="/m...
加载了live.bundle.js文件,其不但创建了iframe标签,同时包含socket.io的client代码,以和webpack-dev-server进行websocket通讯,从而完成自动编译打包、页面自动刷新的功能。 Iframe mode下,浏览器访问的路径是: localhost:8080/webpack-dev-server/index.html。
devServer: { // 服务器打开目录 static: path.join(__dirname,'public'), // 开启压缩 compress: true, // 设置端口 port: 9000, // 热更新 hot: true, // 自动打开浏览器 open: true, //使用 History 路由模式时,若404错误时被替代为 index.html ...
我们运行完npm run dev,能看到dist目录顺利生成,且css也被剥离了出来,使用live server打开dist目录下的index.html也能看到出现了红色的【你好,webpack】了。 我们每次修改文件,都要再手动执行一遍npm run dev,然后才能查看修改的结果,效率实在太低了!因此,DevServer是时候登场了!
// 打包的时候,此代码不进行打包 if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 import('./index.html'); }有用1 回复 题叶 17.3k49236293 发布于 2015-04-14 webpack-dev-server --hot 命令启动后, 会自动开启热加载模式. 看下文档的相关章节: http://webpack.github.io/docs/webpack-dev-se...
webpack-dev-server 模版html和extract-text-webpack-plugin的css不自动刷新? 我知道很多人搜过了解决的方法,比如github上面有解决方案:html-reload 上面的解决方案是解决html模版修改不自动刷新的,原理就是将模版文件使用require引入到js中,这样作为一个被js引入的资源文件而一直被监听来解决不自动刷新问题的. 但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