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Q VLAN Tagging Protocol IEEE 802.1Q is one of the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 tagging protocols supported by Cisco switches. This standard was created by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so it is an open standard and can be used on non-Cisco ...
因此,它也被称作“标签型VLAN(Tagging VLAN)”。1. TPID (Tag Protocol Identifier,也就是EtherType)是IEEE定义的新的类型,表明这是一个加了802.1Q标签的帧。TPID包含了一个固定的值0x8100。2. TCI (Tag Control Information)包括用户优先级(User 3、 Priority)、规范格式指示器(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和 ...
IEEE 802.1Q所附加的VLAN识别信息,位于数据帧中“发送源MAC地址”与“类别域”(Type Field)之间。 具体内容为2字节的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和2字节的TCI(Tag Control Information),共计4字节。 在数据帧中添加了4字节的内容,那么CRC值自然也会有所变化。 这时数据帧上的CRC是插入TPID、TCI后,对包括它们...
VLAN安全性。这是指属于不同虚拟网路间的工作站彼此之间不可以直接通讯。如有必要通讯,必须经过路由器...
基于IEEE 802.1Q附加的VLAN信息,就像在传递物品时附加的标签。因此,它也被称作“标签型VLAN”(Tagging VLAN)。 3.ISL(Inter Switch Link) ISL,是Cisco产品支持的一种与IEEE 802.1Q类似的、用于在汇聚链路上附加VLAN信息的协议。 使用ISL后,每个数据帧头部都会被附加26字节的“ISL包头(ISL Header)”,并且在帧尾带...
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当中,网桥和交换机都是位于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则位于更高一层-网络层。 2、基于的路径判断条件不同 由于位于OSI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所以使交换机、网关这两种设备判断路径的条件也不相同,网桥和交换机是根据端口的MAC地址来判断数据包转发,而路由器则使用IP地址来进行判断...
基于IEEE 802.1Q附加的VLAN信息,就像在传递物品时附加的标签。因此,它也被称作“标签型VLAN”(Tagging VLAN)。 5.3 ISL(Inter Switch Link) ISL,是Cisco产品支持的一种与IEEE 802.1Q类似的、用于在汇聚链路上附加VLAN信息的协议。 使用ISL后,每个数据帧头部都会被附加26字节的“ISL包头(ISL Header)”,并且在帧尾...
基于IEEE 802.1Q附加的VLAN信息,就像在传递物品时附加的标签。因此,它也被称作“标签型VLAN”(Tagging VLAN)。 03 ISL(Inter Switch Link) ISL,是Cisco产品支持的一种与IEEE 802.1Q类似的、用于在汇聚链路上附加VLAN信息的协议。 使用ISL后,每个数据帧头部都会被附加26字节的“ISL包头(ISL Header)”,并且在帧尾...
攻击者利用VLAN跳跃攻击,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目标网络中存在至少两个VLAN,并且两个VLAN的数据包经过同一物理端口传输。攻击者能够在目标网络中发送恶意数据包。具体来说,攻击者发送一个带有虚假VLAN标记的数据包,使得该数据包伪装成属于一个不同的VLAN。这样,攻击者就可以绕过VLAN间的隔离机制,获取...
Protocol VLAN技术分为两类:子网VLAN和协议VLAN。 1. 子网VLAN 基于报文的源IP地址及子网掩码进行VLAN分类的技术,简称子网VLAN。 子网VLAN的优势主要在于用户的物理位置发生改变时,不需要重新配置VLAN。比如在某共享办公区域中,用户的IP地址是固定的,但是接入端口是不固定的。为了控制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可以根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