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itrd 它是一种内存文件系统,需要由bootloader预先加载到内存中,并将其内存地址传递给内核。如uboot将initrd加载到地址$initrd_addr处,则bootm参数如下: bootm $kernel_addr $initrd_addr $fdt_addr (2)initramfs initramfs也是一种内存文件系统,但与initrd不同,它是与内核打包在一起的。因此不需要通过额外的...
E. initrd, noinitrd 当你没有使用ramdisk启动系统的时候,你需要使用noinitrd这个参数,但是如果使用了的话,就需要指定initrd=r_addr,size, r_addr表示initrd在内存中的位置,size表示initrd的大小。用bootz和booti (kernel_addr_r)(initrd) (fdt_addr_r)命令启动内核时,就要指定initrd内存地址,不然一般用-...
bootz [addr [initrd[:size]] [fdt]] 命令bootz有三个参数,addr是 Linux镜像文件在DRAM中的位置,initrd是initrd文件在DRAM中的地址,如果不使用initrd的话使用‘-’代替即可,fdt就是设备树文件在DRAM中的地址,使用方法和bootm一模一样,只是所引导的Linux镜像格式不同,NXP的I.MX6ULL就是使用bootz命令来引导Linux内...
dev:设备编号(可以通过启动时查看或者列出存储器); part: 设备分区号;<addr>:DDR内存地址<filename>: 要加载二进制文件( 包含完整路径)[bytes]:要加载数据大小,字节为单位。可选的,可以不写, 不写时候默认等于文件大小。 加载文件需要SD或者EMMC有完好的文件系统。 先将SD卡从开发板取出(开发板不要断电),通过...
#defineCONFIG_BOOTARGS"noinitrd root=/dev/mtdblock3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0"//bootargs#defineCONFIG_BOOTCOMMAND"nand read 0x30000000 0x60000 0x200000; bootm 0x30000000"//bootcmd#defineCONFIG_BOOTDELAY10//uboot 倒计时#defineCONFIG_NETMASK255.255.255.0//掩码#defineCONFIG_IPADDR192.168.2.103/...
(2) initramfs在编译内核的同时被编译并与内核连接成一个文件,它被链接到地址__initramfs_start处,与内核同时被 bootloader加载到ram中,而initrd是另外单独编译生成的,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bootloader单独加载到ram中内核空间外的地址,比如加载的地址为addr(是物理地址而非虚拟地址),大小为8MB,那么只要在命令行加入...
bootz [addr [initrd[:size][fdt]]] 1. addr:zImage镜像文件在DRAM中的位置 initrd:initrd文件在镜像文件在DRAM中的地址,不使用initrd的话用-代替即可 fdt:设备树文件在DRAM中的地址 eg. 通过网络启动linux: (2)启动uImage镜像文件 ...
与内核同时被 bootloader加载到ram中,而initrd是另外单独编译生成的,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bootloader单独加载到ram中内核空间外的地址,比如加载的地址为addr(是物理地址而非虚拟地址),大小为8MB,那么只要在命令行加入"initrd=addr,8M"命令,系统就可以找到 initrd(当然通过适当修改Linux的目录结构,makefile文件和相关...
在linux内核启动前,uboot会将存储介质中的 initrd 文件加载到内存,内核启动时会在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前先访问该内存中的 initrd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内核与用户交互的一个中介 文件系统的烧写:NFS、Ramdisk Ramdisk:内存磁盘 配置的内容: root=/dev/ram ...
bootm [addr [arg ...]] - boot application image stored in memory passing arguments 'arg ...'; when booting aLinuxkernel, 'arg' can be the address of an initrd image //传递参数的参数…”;当引导Linux内核,“参数”可以是映像文件的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