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P的CC1和CC2信号上都必须有上拉电阻Rp,上拉到5V或3.3V。或者CC1和CC2都用电流源上拉。最终的目的是在插入后,能检测到CC1或CC2上的电压,进而判断是否翻转以及DFP的电流能力。如下是所有可能的配置。可以选择右边三列中的任何一列作为上拉方式,比如Fairchild的FUSB300就是用330uA上拉,TI的TUSB320LAI用的是8...
CC1和CC2的电压范围通常在0.25V到3.3V之间浮动。当接口处于未连接状态时,两个引脚电压都会维持在3.3V左右的高电平。当插头插入时,线缆会短接其中一个CC引脚,具体哪个被短接取决于插头方向。比如正插时CC1被下拉,反插时CC2被下拉,这个特性让设备能自动识别插头方向。 在供电端(比如充电器),当检测到某个CC引脚电压...
CC信号有两根线,CC1和CC2,大部分USB线(不带芯片的线缆)里面只有一根CC线,DFP可根据两根CC线上的电压,判断是否已经插入设备。通过判断哪根CC线上有下拉电阻来判断方向,下图的说明已经非常清晰。 如果CC1引脚检测到有效的Rp/Rd连接(对应的电压),则认为电缆连接未翻转。如果CC2引脚检测到有效的Rp/Rd连接(对应的电压...
UFP的CC1和CC2管脚都要有一个下拉电阻Rd到GND(或者使用电压钳位)。Rd的处理方式如下表。 注意,最后一列的电流源连接至的电压,是指3.1节中表格的最后一列电流源的上拉电压。 结合这个表格,和3.1节的表格,我们把每种可能的上下拉范围都计算出了最终形成的电压范围,如下表。 CC检测芯片会检测这个电压,通过判断电...
USB Type-C 连接器的 CC (Configuration Channel) 管脚用于实现插头方向检测和电源管理。具体来说,USB Type-C 连接器具有两个 CC 管脚:CC1 和 CC2。正反接检测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这两个 CC 管脚的电压状态。 正反接检测原理 CC 管脚的布局: 在USB Type-C 接口中,CC1 和 CC2 分别位于连接器的两侧。当插...
如果没有连接电缆,则源在CC1和CC2引脚处看到逻辑高电平。连接USB Type-C电缆可创建从5V电源到地的电流路径。由于USB Type-C电缆内只有一根CC线,因此只形成一条电流路径。例如,在图4的上图中,DFP的CC1引脚连接到UFP的CC1引脚。因此,DFP CC1引脚的电压低于5 V,但DFP CC2引脚仍处于逻辑高电平。因此,监控DFP ...
如下图指示了SINK端CC1和CC2框架:a)SINK的两个CC引脚均通道Rd下拉到GND b)SINK通过检测VBUS,来判断Source的连接与否 c)SINK通过CC引脚上拉的特性,来检测目前的USB通信链路(翻转)d)SINK可选地去检测Rp的值,去判断Source可提供的电流。同时管理自身的功耗,保证不超过Source提供的最大范围 e)同样的,...
从上图可知 16Pin Type C 在 24Pin 全功能版本的基础上移除了 USB3.0 的 TX1/2、RX1/2 引脚,保留了 SBU1/2、CC1/2、USB2.0 的 D+ 和 D- 引脚,除了不支持 USB3.0/3.1 高速传输外,其他没有任何的差别,同样可以支持 PD 快充、音频传输、HDMI 传输、调试模式等其他功能。
CC、CC1和CC2:可进行电缆连接和移除检测、正反插检测等。实际通讯中只有CC与CC1或CC与CC2这两组信号中的一组建立连接。其主要用于传输电力协商、模式(外设模式、替代模式)检测与确认等。 2.端口定义 USB Type-C接口不同于以往USB协议把设备进行主机(Host)和设备(Device)的定义,其根据数据和供电传输方向将设备进...
其中,CC1和CC2是Type-C接口在充电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功能。CC1确保充电安全,它通过监测连接状态,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断开电源,以防止损害。而CC2则负责通信,若在100ms内未接收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充电需求,CC2也会响应断开电源,以保护设备和电池。Type-C接口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双面可插设计,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