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OPCon、HJT、IBC电池有望接力PERC,每项技术因供需错配而获得超额收益,进而形成投资最佳时间段。根据CPIA,2021年,PERC (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电池片市占率达到91.2%,平均效率达23.1%, n型电池,主要包括HJT(本征非晶层的异质结)电池和 TOPCon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市占率约为 3%,TOPCon 电池平均转换效...
从PERC技术转向TOPCon技术,电池产线还有70%左右可以兼容,每GW的新增投资额在5000-7000万左右,而HJT产线需要重新搭建,每GW投资额达3.5亿以上,现在整个光伏行业有超200GW的PERC产能,转型做HJT后的PERC产能包袱是整个产业链无法接受的。
TOPCon、HJT、IBC电池有望接替PERC,每项技术因其供需错配而获得超额收益,形成投资最佳时间段。PERC电池市占率91.2%,平均效率23.1%,而n型电池占比约3%,其中HJT、TOPCon平均转换效率分别为24.2%和24.1%。未来,TBC、HBC等电池技术将不断进步。三、技术关键特性 晶硅电池技术关键在于钝化机理和金属化...
IBC:电极放在背面减少光照遮挡损失,并且使用隧穿氧化层做电子传输,未来可叠加TOPCon或HJT技术,叠加后效率上限可达29.1%。 成本:IBC(P型)>TOPCon(单面)>HJT 分路线:TOPCon靠降银耗、薄片化;HJT靠低温银浆国产化、降银耗、薄片化、设备降本;IBC靠掩膜工艺优化、薄片化、设备降本。 敏感性分析:效率、良率、CTM每...
发电量特性:N型高效组件发电较优,2023年全年TOPCon组件发电量最高,较IBC、PERC分别高1.16%、2.87%。 衰减率:N型高效组件衰减率较低,TOPCon衰减在1.57%-2.51%,PERC衰减在1.54%-4.01%,HJT组件由于非晶技术不稳定,衰减达到8.82%。 弱光表现:由于实验天气多为多云及雨天,TOPCon电池相比IBC、PERC技术而言可同时兼顾对...
PERC、TOPCon、HJT、IBC的电池片技术路线对比: 1、PERC:PERC电池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且设备成熟,近两年来,标配一些提效工艺,如激光SE、碱抛、光注入/电注入等。PERC技术以背面钝化层的沉积和激光开槽为主,后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优化时增加正面SE激光和光注入/电注入退火等工艺。
本文分析了HJT、TOPCon、IBC三种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的竞争力,以及新电池技术会带来怎样的产业链变化,并总结出技术变革期的投资思路。 核心结论为:短期TOPCon与P型IBC具有优势,中期TOPCon、HJT、IBC或将共存,长期预计将往TBC&HBC转型;新技术变化下,较看好设备、电池组件、银浆&银粉。
PERC、TOPCon、HJT、IBC的电池片技术路线对比: 1、PERC:PERC电池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且设备成熟,近两年来,标配一些提效工艺,如激光SE、碱抛、光注入/电注入等。PERC技术以背面钝化层的沉积和激光开槽为主,后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优化时增加正面SE激光和光注入/电注入退火等工艺。
1. 在这三种光伏技术中,TOPCon双面组件的发电量最高。相对于HJT和IBC组件,TOPCon具有更高的双面率和更低的衰减率。2. 由于P型和N型的双面率以及温度系数的变化,相对于PERC技术,N-TOPCon、N-HJT和N-IBC的发电增益随着时间和环境温度的变化逐渐增加。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项研究中选择作为测试样本的IBC电池是...
PERC、TOPCon、HJT、IBC的电池片技术路线对比: 1、PERC:PERC电池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且设备成熟,近两年来,标配一些提效工艺,如激光SE、碱抛、光注入/电注入等。PERC技术以背面钝化层的沉积和激光开槽为主,后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优化时增加正面SE激光和光注入/电注入退火等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