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一致性在不同 CPU 上访问得到了保证,为此必须要通过 TLB flush 操作的方式,invalid 其他几个 cpu 上 TLB entry 缓存,但是频繁执行 TLB flush 操作往往伴影响着业务的性能,导致部分核心业务出现性能抖动的情况,为此怎样减少 TLB flush 带来的影响,成为了很多开发者探索的方向。
发生context switch的时候通常也需要对TLB进行flush操作,context switch有两种,一种是某进程(设为A)通过system call(或其他方式)进入了kernel mode,内核处理完后再返回user mode,一种是进程切换(其实也是user mode->kernel mode->user mode)。 对于第一种情况,无论是A进程的页表对应的TLB entries,还是内核的页表对...
进入TLB lazy模式后,如果其它CPU通过IPI(核间中断)通知当前CPU进行TLB flush时,在IPI的中断处理函数中,将本CPU对应的active_mm的mask中的相应位清除,因此,当其它CPU再次对该mm进行TLB flush操作时,将不会再向本CPU发送IPI,此后至本CPU退出TLB lazy模式前,本CPU将不再收到来自其它CPU的TLB flush请求,由此实现lazy...
并执行tlb flush操作,但是调用的是flush_tlb_page_nosync操作,既然DSB(ish)才能保证同步,那假如core1刚执行完__tlbi(vale1is异步操作,进程就被调度到core2上去了,由于只执行了异步操作,core2对应的极有可能保存着tlb entry,并且不知道发生了tlb flush操作,这样缓存一致性就无法保证了,并且由于进程被调度到core2,...
(1)如果要切入的next task B是内核线程,那么我们也暂时不需要flush TLB,因为内核线程不会访问usersapce,而那些进程A残留的TLB entry也不会影响内核线程的执行,毕竟B没有自己的用户地址空间,而且和A共享内核地址空间。 (2)如果A和B在一个地址空间中(一个进程中的两个线程),那么我们也暂时不需要flush TLB。
第一印象可能是修改页表映射的时候才需要 flush TLB,但是实际情况是只要建立映射就需要 flush TLB。原因是,建立映射时你并不知道之前是否存在映射,例如,建立虚拟地址 A 到物理地址 B 的映射,我们并不知道之前是否存在虚拟地址 A 到物理地址 C 的映射情况,所以就统一在建立映射关系的时候 flush TLB。
flush_tlb_all和flush_cache_all刷出整个TLB/高速缓存。此操作只在操纵内核页表时需要,因为 TLB cache 原理 确认是否命中cache,如果cachehit直接可以得到物理地址。否则,一级一级查找页表获取物理地址。并将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缓存到TLB中。TLB的特殊 虚拟地址映射物理地址的最小单位是4KB。所以TLB其实不...
其一是各个cpu core有各自的TLB,因此TLB的操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flush all,即将所有cpu core上的tlb flush掉, 还有一类操作是flush local tlb,即仅仅flush本cpu core的tlb。 另外一个原因是进程可以调度到任何一个cpu core上执行(当然具体和cpu affinity的设定相关),从而导致task处处留情(在各个cpu上留有残余的...
当我们建立页表映射的时候,就需要flush虚拟地址对应的TLB表项。第一印象可能是修改页表映射的时候才需要flush TLB,但是实际情况是只要建立映射就需要flush TLB。原因是,建立映射时你并不知道之前是否存在映射。例如,建立虚拟地址A到物理地址B的映射,我们并不知道之前是否存在虚拟地址A到物理地址C的映射情况。所以就...
(1)如果要切入的next task B是内核线程,那么我们也暂时不需要flush TLB,因为内核线程不会访问usersapce,而那些进程A残留的TLB entry也不会影响内核线程的执行,毕竟B没有自己的用户地址空间,而且和A共享内核地址空间。 (2)如果A和B在一个地址空间中(一个进程中的两个线程),那么我们也暂时不需要flush T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