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对TIME_WAIT状态的优化思路是尽量缩小等待时长,而不是暴力的直接关闭(可能会引起新连接收到旧连接数据的风险),也不要直接发送RST复位连接(可能会引起发送、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丢失),所以使用修改内核参数 tcp_tw_reuse 参数是最保险的方式,通过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和应用场景适当的调节 tcp_timestamp 的值,可以...
当tcp_max_tw_buckets被超限后,主动关闭 socket 的一方将跳过 TIME_WAIT 状态,直接进入 CLOSED 状态,此时会让 TCP 变得“不再可靠”,/var/log/message 中会有日志 "TCP: time wait bucket table overflow" 输出,此时你不一定处于“源端口耗尽”问题之中;当被动关闭的一方早先发出的延迟包到达后,就可能出现类似...
如果有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存在,那么就可能导致内存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增加CPU 开销。由于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还需要处理一些网络事件,比如收发数据包、超时计时、状态转换等,这就会增加 CPU 的开销。如果有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存在,那么就可能导致 CPU 负载过高的情况...
从状态转换图中可以看出,TIME_WAIT是断开连接时的最后一个状态,其上有个计时器表示连接在TIME_WAIT这...
通过上面的一次socket关闭操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 主动关闭连接的一方 – 也就是主动调用socket的close操作的一方,最终会进入TIME_WAIT状态 ; 2) 被动关闭连接的一方,有一个中间状态,即CLOSE_WAIT,因为协议层在等待上层的应用程序,主动调用close操作后才主动关闭这条连接 ; 3) TIME_WAIT会默认等待2MSL时间后,...
TIME_WAIT 状态,又称为2MSL 等待状态。只有主动关闭一方才能进入 TIME_WAIT 状态。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表示报文段最大生存时间,它表示任何报文段被丢弃前在网络内的最长时间,实际上这个时间和 TTL 有关(TTL 是 IP 协议中的一个概念,表示能够经历的路由器的跳数,这个跳数是有限制的,最大值为 255)...
由上图可知:TIME_WAIT 是主动断开连接的一方会出现的,客户端,服务器都有可能出现 当客户端主动断开连接时,发出最后一个ACK后就会处于 TIME_WAIT状态 当服务器主动断开连接时,发出最后一个ACK后就会处于 TIME_WAIT状态 结论:TIME_WAIT 是必然会出现的状态,是正常现象,且会定时回收 ...
TIMEWAIT是`友好的` `大量`TIMEWAIT在某些场景中导致的`令人头疼的业务问题` 可行而且必须存在,但是`不符合原则的解决方式` 如何`尽量并合理地处理`TIMEWAIT过多 图中可以看到:主动关闭方将进入TIME_WAIT状态;被动关闭方将进入CLOSE_WAIT状态。
TIME_WAIT状态连接过多的危害 TIME_WAIT 状态下,TCP连接占用的本地端口将一直无法释放 如果TIME_WAIT连接把所有可用端口都占完了(TCP端口数量上限是65535)而且还未被系统回收,就会出现无法向服务端创建新的socket连接的情况,此时系统几乎停转,任何链接都不能建立:address already in use : connect异常 ...
从上述过程中,我们会发现TIME_WAIT仅在主动断开连接的一方出现,被动断开连接的一方会直接进入CLOSED状态,进入TIME_WAIT的客户端需要等待 2 MSL 才可以真正关闭连接。TCP 协议需要TIME_WAIT状态的原因和客户端需要等待两个 MSL 不能直接进入CLOSED状态的原因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