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聚体pMHC I结合的TCR-αβ异二聚体位于组件的中心,放置在由异二聚体CD3-εδ和CD3-εγ胞外结构域对形成的“半杯”中,并由包括CD3-ζζ TM区域在内的8个跨膜(TM)螺旋的堆积支撑(图1A-1C)。pMHC I-结合的TCR相对于膜的平面倾斜59°,导致TCR和pMHC I的膜锚...
TCR以免疫激酶(IK)或免疫突触(IS)的方式识别pMHC。Kinapse是一个暂时性和不稳定的结构,而Synapse是长期稳定的。T细胞的激活和信号传递依赖于TCR与pMHC的持续接触。T细胞的充分激活需要三个信号:一种是TCR-pMHC复合物介导的抗原特异性信号;另一种是CD28-B7(CD80、CD86)等共刺激信号;细胞因子充当第三信号,在激活的T...
T细胞受体(TCR)对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s)的识别是介导T细胞免疫的起始步骤,TCR-pMHC也是生物学中最多样化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1】。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TCR-pMHC复合物都表现出高度保守的对接极性,TCRa链位于MHCI a2或MHCII b1螺旋上,而TCRb对接在MHCI和MHCII a1螺旋上【1】。但这种对...
这个发现,与其他实验室工作一起,让T细胞研究领域里的工作者们,逐渐认识到机械力对免疫特异性识别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力通过TCR-pMHC逆锁键对T细胞激活的调控作用。 四年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娄继忠实验室及浙江大学的陈伟实验室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对TCR-pMHC逆锁键结构基础的研究(PMID: 30711...
虽然TCR结合特异pMHC后就能启动T细胞活化信号,但是这种结合不够稳定、不能高效地激活T细胞,因而需要共受体分子CD4或CD8和一系列黏附分子的参与,以加强TCR与pMHC的结合、抗原识别信号以及协同刺激信号的转导。 CD4和CD8分子在T细胞对MHC-II类和I类分子的区别性结合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T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中,CD4分子通过...
通过定义逆锁键强度(I),该模型成功地将TCR-pMHC与不同TCR系统配体效力之间的相关性量化。模型为理论和实验之间的比较提供了验证,提出了控制键谱的具体构象变化的可测试假设,并解释了力如何放大TCR信号和抗原识别。该模型不仅为TCR机械感应机制提供了内部运作的结构机制,而且为通过改变TCR结构调节TCR的...
当结合力在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时,促进胸腺细胞的存活,并转化成CD4+CD8-或CD4-CD8+的成熟阶段;如果TCR与pMHC太低或太高,细胞会发生凋亡。在外围,自体pMHC对TCR的低亲和力结合提供了维持初始T细胞所必需的强直性存活信号,并且还可以促进其与外来抗原高亲和力遭遇时的完全激活。
鑑定出的胜肽抗原呈現了iMatrix著重氫鍵和對保留交互作用的重視。此外,TCR-pMHC交互作用模型在peptide-TCR和peptide-MHC交互作用介面皆視覺化了接合機制(的氫鍵和空間用作用力),更強調胜肽抗原上的關鍵位置。實驗結果顯示,本概念具有相當高的預測準確度並提供了跨病原體中可能潛在的胜肽抗原。這個概念對於未來發展胜肽...
CD4和CD8的细胞内结构域可以招募SRC家族成员酪氨酸激酶LCK与TCR:pMHC结合。TCR:pMHC与TCR的相互作用促进了LCK介导的ITAM在CD3亚基的细胞质结构域中的磷酸化。这种磷酸化可导致蛋白酪氨酸激酶ZAP70募集到TCR并促进LCK对ZAP70的激活。早期T细胞激活模型假设TCR信号传导的启动涉及并需要LCK的完全激活。然而,随后的研究表明...
图1 TCR与同一T细胞表达的pMHC复合物结合模拟图(a)。TCR与同一T细胞上的pMHC的cis相互作用(b)。传统的TCR与pMHC-I 的trans活化机制(传统的)(c)。 该团队早期研发了一种微孔细胞矩阵芯片(microwell-array chip)可以同时进行23万个单个活细胞功能分析(3)。使用这种细胞芯片分析了抗原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并研发单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