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往返传输时间(RTT)的估计 技术标签:算法 查看原文 传统拥塞控制 。RTT测量方法1、TCPTimestam选项:RTT=当前时间-数据包中Timestamp选项的回显时间。2、重传队列中数据包的TCP控制块。在TCP重传队列中保存着而未被确认的数据包,数据包skb中的TCP控制块包含着一个变量,tcp_skb_cb->;when,记录了该数据包的第一...
其中,Old_RTT是上一个往返时间估计值,New_RTT是实际测出的前一个样本段的往返时间。α是一个常数加权因子(0≤α<1)。 当确认在数据发送后26ms到达时,Old_RTT=30ms,New_RTT=26ms,所以,RTT=0.9*30+(1-0.9)*26=29.6ms; 当确认在数据发送后32ms到达时,Old_RTT=29.6ms,New_RTT=32ms,所以,RTT=0.9*29....
tcp_skb_cb->when,记录了该数据包的第一次发送时间。 RTT = 当前时间 – when (2)TCP Timestamp选项 在前面的blog中有详细的介绍过这个选项,TCP时间戳选项可以用来精确的测量RTT。 RTT = 当前时间 - 数据包中Timestamp选项的回显时间 这个回显时间是该数据包发出去的时间,知道了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当前时间)和...
如果TCP往返时间RTT的当前值是30ms,随后确认分别在数据发送后26、32和24ms到达发送方,那么新的RTT估计值分别为多少?假定加权因子α=0.9。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答: 在TCP协议中,从发出数据到收到确认所需要的时间成为往返传输时间(round trip time,RTT),简称为往返时间。由于进程之间的通信需要面对复杂的...
当出现超时重传时, 接收到重传数据的确认信息时不能更新RTT估计值。这是Karn算法的“第一部分” 。它通过排除二义性数据来解决RTT估算中出现的二义性问题。 TCP在计算RTO过程中采用一个退避系数( backofff actor), 每当重传计时器出现超时, 退避系数加倍, 该过程一直持续至接收到非重传数据。此时, 退避系数重新...
RTT:往返时间 RTT估计值 RTT估计值的更新公式为: eRTT=(1−α)⋅eRTT+α⋅sRTT 其中,sRTT表示的是本次采样的RTT值 eRTT的初始值为第一次sRTT RTT方差 RTT方差的更新公式为: dRTT=(1−β)⋅dRTT+β⋅|sRTT−eRTT| 其中,sRTT表示的是本次采样的RTT值 ...
为了确定超时重传时间和更准确地估计RTT,经典算法引入了「平滑往返时间」(Smoothed round trip time,SRTT):每次测量RTT后,都对SRTT进行更新计算,使其更加平滑和准确。平滑因子α是用于计算平滑往返时间(SRTT)的一个参数,建议取值范围为0.8至0.9。具体而言,当α为0.8时,SRTT的计算公式为80%的原始值加上...
估计往返时间,通常需要采样以下两个: 需要TCP 通过采样 RTT 的时间,然后进行加权平均,算出一个平滑 RTT 的值,而且这个值还是要不断变化的,因为网络状况不断地变化。 除了采样 RTT,还要采样 RTT 的波动范围,这样就避免如果 RTT 有一个大的波动的话,很难被发现的情况。
•估计往返时延 TCP估计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往返时延是通过采集报文段的样本RTT来实现的,就是从某报文段被发出到对该报文段的确认被收到之间的时间长度。 也就是说TCP为一个已发送的但目前尚未被确认的报文段估计sampleRTT,从而产生一个接近每个RTT的采样值。但是,TCP不会为重传的报文段计算RTT。
RTT Round-Trip Time 比如重传定时器,那么到底多长时间没接到ACK才重传呢? 测量的RTT RTT的测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重传队列中数据包的TCP控制块 在TCP重传队列中保存着发送而未被确认的数据包,数据包skb中的TCP控制块包含着一个变量, tcp_skb_cb->when,记录了该数据包的第一次发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