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跃银教授表示,基于T-DM1独特的结构设计和作用机制,不管是临床前还是临床研究,T-DM1都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成为首个获批治疗乳腺癌的ADC药物。其关键Ⅲ期EMILIA临床试验共招募991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至T-DM1组和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组,结果显示,T-DM1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
在安全性方面,≥3级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在 T-DM1组更低(40.8% vs. 57%),并且T-DM1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多为1级或2级,血小板降低呈现周期性规律,大多患者可恢复并继续治疗,总体耐受性良好。杨谨教授强调,基于该研究成果,FDA于2013年2月,中国于2021年6月先后批准T-DM1二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适应证,并奠定了T...
2019年12月16日,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英国《自然》旗下《英国癌症杂志》在线发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报告,对HER2阳性乳腺癌T-DM1耐药机制进行了回顾分析。 T-DM1通过多种方式产生活性,包括HER2信号转化传导阻滞、免疫效应细胞Fcγ受体II所致免疫应答、DM1所致细胞微管中毒,与这些特征相关的耐药...
细胞毒部分DM1是一种非常强效的抗微管药物,前期研究发现DM1的毒性较强,通过ADC药物的模式可以减轻DM1的毒性;另外DM1的效价比紫杉类更高,因此T-DM1与乳腺病常用的化疗药物无明显的交叉耐药。 所以,我想T-DM1从它的设计到成型、从机制到临床作用,均与以往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毒药物截然不同,但又包容兼具。我相信,ADC...
[详解]A、T-DM1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前成,分析题图曲妥珠单抗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HER2+特异性结合,将DM1精确带至乳腺癌细胞,A正确; B、依据题图:T-DM1被乳腺癌细胞吞噬后释放DM1抑制微管聚合,且溶酶体裂开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 C、DM1是细胞毒性药物,不能与HER2+特异性结合,其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体...
TDM-1的作用机制:A.TDM-1与乳腺癌细胞的HER2受体结合后,HER2-T-DM1复合物通过內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内部B.在溶酶体内被蛋白酶降解,在细胞内,细胞毒药
T-DM1的作用机制介绍.pdf,T-DM1的作用机制 本资料仅代表个人观点,旨在促进学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处方请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P-KAD-2020.02-015 Valid Until 2022.02 早在千年前,当我们无法正面战胜敌人时,智慧的
编者按:具有“魔术子弹”之称的ADC药物,从结构的发现就注定了其兼具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特性。从HER2阳性乳腺癌早期到晚期的临床研究中,T-DM1取得的疗效促进了ADC领域的发展。《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中华教授为我们谈一谈乳腺癌靶向抗癌新药T-DM1的机制与应用体会。
T-DM1的作用机制与乳腺癌治疗.pptx,T-DM1的作用机制 ;早在千年前,当我们无法正面战胜敌人时,智慧的先祖就运用了“潜入敌腹”的战术;ADC的设计初衷是提高化疗的精准性,并降低毒性 由于抗体具有靶向性(可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因此可将细胞毒性分子选择性地直接“运送”到
治疗最凶险乳腺癌“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被纳入2023年医保目录名单。T-DM1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形成。T-DM1作用机制如下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