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事件的触发(->e1)和事件的检测(@e1)都是在10ns的时候发生,但是这个时候没有竞争问题,event.triggered可以检测到当前触发的事件,所以一定会输出hello。
📢 事件(event) 事件用于一个线程等待另一个线程的信号。在SV中,你可以使用`->`操作符触发事件,而`@e`则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事件被触发。需要注意的是,使用`@e`可能会导致竞争冒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wait(e.triggered())`,它会在事件被触发后继续执行,而不是阻塞。🚦 旗语(semaphore) 旗语用于...
SV中event是通过->直接触发,且triggered是一个属性。UVM_event是通过函数trigger(),并且在这个触发函数中还可以传递一个数(若没有传递数另一边等待的就使用wait_trigger(),传递则使用wait_trigger_data()) 在第三点的基础上,sv的event可以通过->在不同时刻多次触发,而uvm_event需要通过reset()方法重置初始状态。...
和wait_trigger的区别就是多了个对m_event.triggered的判断。这个triggered的标记,会保持一个time slot,下一个time slot就会丢失。所以wait_ptrigger是使用在如下场合:当trigger()和wait()的调用可能发生在同一个cycle时,并且懒得区分谁可能会被先调用,那么就用wait_ptrigger,可以保证同一个time slot调用时,依然...
event 是边沿触发 可以使用电平敏感的 wait(e1.triggered()) , 来代替边沿敏感的阻塞语句 @e1;如果事件在当前时刻已经被触发,就不会引起阻塞,否则一直等到事件被触发;这个方法比起@而言,可以避免在相同时刻触发event而带来的竞争问题,但同样无法捕捉已经被触发,在后续才等待的事件。
这是由于,当一个event被触发之后,它的状态会使得event.triggered一致保持为true(1'b1)。同时,event也没有一个方法可以清除event.triggered的状态,对于这一点,应该是event应用属性上面的一个遗憾。而我们在后面关于UVM的介绍部分,也会对比uvm_event这个类,相比于SV event的新属性。 资源共享的需求 线程之间除了“...
$display("@%0t: process_A: After triggering event e1 using ->>",$time); 8 endtask 9 10 taskprocess_B(); 11 $display("@%0t: process_B: waiting for the event e1",$time); 12 @(e1.triggered); 13 $display("@%0t: process_B: event e1 is triggered",$time); ...
从硬件实现⾓度看,verilog 通过always,initial过程语句块和信号数据连接实现进程间通信;可以将不同的module作为独⽴的程序块,他们之间的同步通过信号的变化(event触发)、等待待定事件(时钟周期)或者时间延时来完成; 从软件思维理解硬件仿真,仿真中的各个模块⾸先是独⽴运⾏的线程;模块在仿真⼀开始...
taskreceive_response();@req_send;//wait until a send event is triggered//collect responseendtask endmodule [224] 如何合并两个event? 可以指将将一个event变量赋值给另一个event变量,此时两个event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同步对象,可以认为两者合并。
wait(build_end_e.triggered()); // 虚接口的连接 env.assign_vi(mcdf_intf); env.regs_ini_agt.assign_vi(regs_ini_intf); env.slv_ini_agt[0].assign_vi(slv_ini_intf0); env.slv_ini_agt[1].assign_vi(slv_ini_intf1); env.slv_ini_agt[2].assign_vi(slv_ini_int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