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 颗粒P/E 寿命相对较长,一般在 1000-3000 次左右。这意味着 TLC 颗粒的固态硬盘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 1000 到 3000 次的写入操作,之后其存储性能可能会出现下降。QLC每个单元可储存4bit数据,跟TLC相比,QLC的储存密度提高了33%。QLC不仅能经受1000次编程或擦写循环,而且容量提升了,成本也更低。...
在AS SSD中,很明显两款2TB的梵想S790与腾隐TP4000 Pro得分更高,而两款1TB的致态Ti600与腾隐TQP4000成绩就会稍差一些。但仔细看测速的成绩来看,4款固态硬盘的性能差距各有胜负。再次证明了如今TLC和QLC颗粒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都是旗舰级的固态硬盘,日常使用差距几乎是无感的。3、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 3DM...
目前,TLC是主流,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虽然QLC仍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产品,但我们预期其低成本将吸引买家,特别是因为它经常被用来替代HDD。 在NAND存储器磨损之前,仅有有限数量的程序擦除(P/E)循环(写入循环)。本文将不会详细讨论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只知道高密度电池比低密度电池耐久性差,比如MLC通常比TLC使用时间更长...
尽管QLC SSD的单盘功耗更大,但由于其单盘容量更大,因此QLC SSD每个TB的平均功耗更小。典型QLC SSD平均每TB功耗为0.2W,而TLC SSD平均每TB的功耗为1.1W。按照一台服务器配置12片SSD、服务器(不含SSD)功耗500W计算,QLC SSD的整系统每TB功耗是0.9W,而TLC SSD为6.5W,两者之间相差悬殊。 QLC在每个cell中存储4 bi...
从结果来看,1TB的QLC固态已经达到了200GB的缓存容量设计,大约占硬盘容量的20%,比较有优势;而2TB的缓存容量是200-300GB,大约占硬盘容量的10-15%,满速写入区间优势不大,而在缓外速度方面有一定优势;如果不是满盘的长时间写入,QLC与TLC性能相差并不大,普通用户而言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差别。
TLC 颗粒P/E 寿命相对较长,一般在 1000-3000 次左右。这意味着 TLC 颗粒的固态硬盘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 1000 到 3000 次的写入操作,之后其存储性能可能会出现下降。 QLC每个单元可储存4bit数据,跟TLC相比,QLC的储存密度提高了33%。QLC不仅能经受1000次编程或擦写循环,而且容量提升了,成本也更低。
写入速度方面,目前部分厂商的产品宣称QLC大约是TLC的70%左右,可达到360MB/s,但是另一些产品又证明其可以满足SATA接口500MB/s的需求,这可能和厂商设计以及控制芯片相关。比较差的就是I/O性能了,QLC大概只有TLC的一半,延迟也略高一些,主要是P/E编程时间偏长。TB级别容量——无可限量的未来 在解决了这些问题...
4000次PE可以说完全打脸QLC不堪一用的说法,这样的寿命甚至比起不少TLC更高。 而采用长江存储QLC颗粒的成品也能体验出其容量与价格方面的优势,光威 弈二代-PCIE4.0 2TB只要669。 光威弈二代 2TB采用的是联芸MAP1602主控+长江存储QLC颗粒的纯国产硬件方案,并且采用了单面颗粒布局,主控芯片和4枚闪存颗粒都被布置在PC...
它们的价格不仅比同容量的一些QLC产品还要便宜,可写寿命、写入性能也大大超过QLC产品,尤其是SLC缓存耗尽后的写入性能,QLC那不到100MB/s的连续写入速度是完全无法同TLC SSD产品相比的。就目前来看,仍会有不少厂商会推出采用TLC颗粒的SSD。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固态硬盘时除了价格,还是需要了解它的颗粒类型、可...
4、QLC = Quad-Level Cell,即4bit/cell, 四层式存储单元,QLC闪存芯片颗粒有着比TLC更高存取时间,与此同时价格上对比TLC变低,优点就是能将容积做出来的更高,价格上变低,缺点便是P/E使用寿命较短,最初基础理论可读写频次仅150次,但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现在已提升了近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