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v6隧道设计 在金融云骨干网络中,建议同时部署SRv6 BE和SRv6 Policy隧道,其中SRv6 BE作为SRv6 Policy的逃生保护。 在IGP域内,SRv6 BE基于SRv6 SID的转发路径是由IGP通过最短路径算法SPF计算,SRv6 BE只需要一个Segment就可以标识转发路径和业务。路径转发依赖于最优路由cost值,所以正常情况下,全网SRv6基础配置...
拼接节点间部署SRv6 BE 本章介绍骨干网和接入网HoVPN拼接节点之间使能SRv6 BE的配置。 配置SRv6 BE隧道 配置BFD for Locator 配置SRv6 BE隧道 配置BR-PE 以BR-PE1为例,BR-PE设备SRv6配置如下。备BR-PE(BR-PE2)配置与主BR-PE(BR-PE1)配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配置全局SRv6。 # te attribute enable ...
点击此处回到目录 3.SRv6(BE)跨域场景介绍 根据之前的介绍可以知道SRv6是一种新型的隧道技术。IPv6地址(SID)替代MPLS的标签用于公网数据传递。 这里以L3VPN跨域BE场景为例子进行SRv6技术的介绍。实际上SRv6方案也可用于承载EVPN。 3.1.SID介绍 SRv6的SID主要是由Locator路由前缀+Function+Argument组成。 Locator:网络...
SRv6尾节点保护不仅对SRv6 TE Policy作为隧道的场景有效,对SRv6 BE转发方式的组网场景也有效果。如图1-19所示,以SRv6 TE Policy组网场景为例,在PE 1与PE 3之间部署SRv6 TE Policy,PE 3是SRv6 TE Policy的尾节点,为了增强可靠性,CE 2双归到PE 3和PE 4,PE 4为PE 3提供保护。图...
当指定SRv6 TE Policy隧道路径故障时,SRv6 BE方式转发可以用于流量逃生。2 SRv6 TE Policy的配置2.1 SRv6 TE Policy配置任务简介SRv6 TE Policy配置任务如下:(1) 配置通过IGP扩展通告SID需要在所有SRv6节点执行本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见“Segment Routing配置指导”中的“SRv6”。
这种方式只能对端口/隧道/伪线进行监测,且信息采集周期为分钟级,无法捕获突发异常。此外,传统监测方法无法自动逐跳监测,不能快速定界故障。传统性能监测不能满足5G业务管理需要,5G场景下需要提供基于业务流级的性能监测方法。5G监测方法需要具备实时、高精度的性能检测机制。同时,对于时延敏感类业务,性能监测还需要...
同时,它还避免了依赖MPLS隧道进行跨域数据转发的问题,从而显著简化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虽然SRv6摒弃了MPLS技术,但它同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SRv6主要包含两种工作模式:SRv6 BE(Best Effort,即尽力而为)和SRv6 TE Policy(Traffic Engineering Policy,即流量...
IGP域内需要发布各设备Loopback路由和SRv6 Locator路由,Loopback路由用于网络管理或BGP邻居的建立,Locator路由用于指导封装于SRv6隧道的数据流量在IGP域内转发。 BGP EPE(Egress Peer Engineering,出口对等体工程)主要应用在跨AS域场景下,AS域之间BGP Peer的SRv6 SID分配。
在SRv6-BE的数据转发过程中,IPv6报文里是没有SRH路径信息的,如果IPv6报文里包含SRH路径信息,我们称为SRv6-TE(Traffic Engineering),下面以L3VPN为例,讲解SRv6-TE的数据转发过程。 在此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公网的SRv6-TE隧道,SRv6-TE隧道可以使用End SID建立,也可以使用End.X SID建立,或者是二者混合也可以,这里...
SRv6通过扩展IGP/BGP,去掉LDP和RSVP-TE等MPLS隧道技术,简化了控制面;在数据面直接使用IPv6地址作为转发标签,去除了MPLS标签;在控制面和数据面都实现了统一承载,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协议,降低了运维的复杂度,让云、管、端可以基于同一个标准协议实现端到端可管可控,实现业务一线灵活入多云、业务敏捷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