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微量热泳动 (MST) MST 助力抗抑郁药物的发现 03 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 SPR、ITC 双重验证毛兰素双靶向抑制 CRAF 和 MEK1/2 04 生物膜干涉技术 (BLI) BLI 反向垂钓—赋能靶点发现 关于MCE 产品推荐 参考文献 在生命的舞台上,蛋白质在“交谈”,DNA 在“舞动”,而小分子则是热情的“伴舞者”。关...
大部分生物分子的活性和功能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验证是关键的一环。目前,已经有一系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检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如 SPR、MST、BLI、ITC、DSF、FP、FRET、BRET、CD、AlphaScreen、CETSA、Pull down、Co-IP 等技术。本文分享了两篇研究案例,采用了 MST、CD、...
微量热泳动 (MST) 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是一种基于检测在温度梯度中的生物分子电泳迁移率变化的技术,通过精确检测荧光变化,结合灵敏的热泳动现象,定量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 MST 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激光在样品溶液中产生一个局部的温度梯度,不同的分子在温度梯度中的迁移行为不同,迁移的程度与其...
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是一种基于检测在温度梯度中的生物分子电泳迁移率变化的技术,通过精确检测荧光变化,结合灵敏的热泳动现象,定量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 MST 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激光在样品溶液中产生一个局部的温度梯度,不同的分子在温度梯度中的迁移行为不同,迁移的程度与其质量、带电性以及分子...
MCE 拥有专业的分子互作检测平台,包括 SPR、MST、ITC 和 BLI 等,结合经验丰富的虚拟筛选和蛋白表达纯化服务,可为您提供一站式的药物发现解决方案! 重组蛋白定制服务 MCE 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专业高效的重组蛋白表达技术,可提供毫克至克级高纯度高活性蛋白定制服务。
作者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 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 SPR-1 和脂多糖 (LPS)均能与 MD2 蛋白结合 (图2A-2H)。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结果显示:SPR-1 与 MD2 的亲和力Kd值为18.8 μM (图2A),脂多糖 (LPS)与 MD2 蛋白的亲和力Kd值为 2.75 μM (图2B)。表明 SPR-1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机制是通过与...
作者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 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 SPR-1 和脂多糖 (LPS)均能与 MD2 蛋白结合 (图2A-2H)。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结果显示:SPR-1 与 MD2 的亲和力Kd值为18.8 μM (图2A),脂多糖 (LPS)与 MD2 蛋白的亲和力Kd值为 2.75 μM (图2B)。表明 SPR-1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机制是通过与...
作者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 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 SPR-1 和脂多糖 (LPS)均能与 MD2 蛋白结合 (图2A-2H)。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结果显示:SPR-1 与 MD2 的亲和力Kd值为18.8 μM (图2A),脂多糖 (LPS)与 MD2 蛋白的亲和力Kd值为 2.75 μM (图2B)。表明 SPR-1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机制是通过与...
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化领域,研究人员拥有多种技术,如微量热泳动(MST)、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生物层干涉法(BLI)、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和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以深入表征生物相互作用。这些技术提供了从结合亲和力、动力学到热力学的综合视角,对于药物发现和理解分子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决定了生物体的基本功能,还在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等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复杂的生物网络,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分子互作检测技术,如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微量热泳动(MST)、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和生物膜干涉技术(BL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