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离常数(KD):解离常数是另一个描述分子间结合强度的参数,它是结合常数的倒数(KD = kd/ka)。KD值越小,表示分子间的结合越强。响应单位(RU):SPR信号通常以响应单位(Resonance Units,RU)表示,它反映了结合在芯片表面的分子质量的变化。RU的增加通常对应于分析物与配体结合的增加。质量传递效应:在某些...
(3) 在单个位点氨基酸突变导致 KD 值有减弱趋势的基础上,作者根据上述结果,进一步制备了双突变蛋白,即 2mu(SNAP190-Y389A、SNAP50-R151A)、四突变体蛋白,即4mu(SNAP190-Y389A、SNAP190-R445A、SNAP50-R151A、SNAP50-W350A)和五突变体蛋白,即5mu(SNAP190-Y389A、SNAP190-R445A、SNAP50-R151A、SN...
实验证明:化合物2与 DCTPP1 蛋白亲和力较强,Kd 值为3.8 μM,而阴性对照组的两个萜类单体化合物13、15都不与 DCTPP1 蛋白结合 (图5a);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 实验 也证明:化合物2与 DCTPP1 蛋白亲和力较强,Kd 值为4.69 μM (图5b,5c),与 SPR 实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同时,药物亲和反应靶点...
通过SPR(表面等离子共振),测得药物与蛋白之间的Kd解离常数在纳摩尔级别,说明该化合物与具有高结合亲和力,Kd值可以用于判断结合强度的大小,值越小,结合越紧密,亲和力越高。发布于 2024-05-12 12:29・IP 属地上海 药物化学 赞同添加评论 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
Kd=0.01S-1,即为每秒钟有1%的复合物解离,Kd 越大,解离越快。 单位为 S-1,一般在 10-2至 10-5S-1。 亲和力常数 KD: 反应了相互作用结合能力的大小,越小亲和力越高,Kd/Ka的比值,是平衡常数的倒数。 单位为 M,检测范围为 mM~pM。 二、SPR 可研究的生物分子范围?
KD值越小,说明分子间的亲和力越强,如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中,高亲和力的抗体 - 抗原对的KD值非常小。 解读spr亲和力检测曲线图需要对曲线的各个阶段以及从中获取的动力学参数有深入的理解,这有助于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如特异性、亲和力和动力学等,在生物分子研究、药物研发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检测过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过公式推导和假设以后转变成以下公式,如下图所示即少量R存在的情况下,将L进行梯度稀释,检测R-L复合物的浓度,当R-L复合物的浓度占总R浓度的一半时,L对应的浓度值,即L相对于R的KD值。 具体推导过程
作者首先通过常规 SPR 分析,证实肝素和 NAH 可以直接结合 HMGB1,KD 值分别为 5.59E−06 M,2.27E−04 M (图 3)。随后,SPR 竞争分析结果表明,肝素和 NAH 均能抑制 HMGB1 与 LPS 的结合 (图 3)。 图3. 常规 SPR 分析与竞争 SPR 分析结果[2]。
有研究建立了SPR方法的初步确认方案,参考相对活性的定义,引入了相对KD(relative KD%),即参比品和样品的KD比值,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准确度和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如表2所示。当亲和力过低,KD值无法获得时,可以通过传感图比对和建立平行线性模型(PLA,parallel line analysis)来进行方法确认。其中,PLA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