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FDMdevBI opt]#sort-n -k2.2,3.1-k1,1r testsort.txt guge503000sohu1004500baidu1005000google1105000 12 有时候在sort命令后会看到+1 -2这些符号,这是什么东东? 关于这种语法,最新的sort是这么进行解释的: On older systems, `sort’ supports an obsolete origin-zero syntax `+POS1 [-POS2]‘ fo...
有时候学习脚本,你会发现sort命令后面跟了一堆类似-k1,2,或者-k1.2 -k3.4的东东,有些匪夷所思。今天,我们就来搞定它—-k选项! 1、准备以下素材,test.txt 第一个域是公司名称,第二个域是公司人数,第三个域是员工平均工资,a.txt 和 b.txt : 1[root@lzg ~]# cat test.txt2zaidu20050003guge5030004soh...
1.以易读的方式显示/etc下的文件和1层目录的大小,然后以sort排序,因为du使用了h以k和M显示文件大小,所以sort 要用-h 参数来排序,不然会识别不了带k和M的文件大小 2.同上,因为du没有用h参数,所以sort 可以使用-nr来排序 sort 的参数 -nr 表示要以数字排序法进行反向排序,因为我们要对目录大小做排序,所以不...
(1)以冒号隔开的第一个字段:用户名称进行排序 sort -t: -k1,1 /etc/passwd (2)以冒号隔开,先以第四段进行排序,然后以第三段进行排序,展示出来 sort -t: -k4n,-k3n /etc/passwd 2)把排序结果输出到原文件中 sort -r test.txt -o test.txt 3)去除重复行 sort -u test.txt 最后...
[root@dongjing sort]# sort -u score.txt | sort -t ',' -k2,2 -k3,3nr -k1,1rMike,Java,95XY,Java,55Tom,Java,30Linda,Linux,85XY,PHP,100Linda,PHP,66bJack,Python,95aJack,Python,95Tom,Scala,30Mike,Scala,9SS,Shell,99Jack,Spring,95 ...
n个元素的序列{k1,k2,…,kn}当且仅当满足下列关系之一时,称之为堆。 情形1:ki <= k2i 且ki <= k2i+1 (最小化堆或小顶堆) 情形2:ki >= k2i 且ki >= k2i+1 (最大化堆或大顶堆) 其中i=1,2,…,n/2向下取整; ...
改进后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最多只需进行[n/2]趟循环即可。具体实现如下: 无稳定性!!! 4. 选择排序—堆排序(Heap Sort) 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是对直接选择排序的有效改进 思想 堆的定义如下:具有n个元素的序列(k1,k2,...,kn),当且仅当满足 由堆的定义可看出,堆顶元素(即第一个元素)必为最小项(小顶...
2、色温/饱和度异常导致累眼 主要是色温偏暖/冷,或者色彩过饱和导致刺眼。按道理来说,刺眼的应该是偏冷色温(蓝光能量 更高),那为什么实际案例中,偏暖色温也会刺眼呢?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案例在低亮度下使用时,即使暗部看得清,也依然会觉得刺眼。所以这里面的原因可能并不完全是平常人们所认为的蓝光影响。
OPO全称为1,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是一种结构化脂肪。通过酶促脂交换技术加工,来提高奶粉中sn-2位棕榈酸的比例。而OPO特有的二位棕榈酸结构,消化时不易形成钙皂,从而减少婴儿便秘的概率,更有利于脂肪酸和钙的消化吸收。此外,OPO结构脂,还能帮助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助于平衡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持肠道健康状态...
$ sort -n -k2.2,3.1-k1,1r facebook.txt guge503000sohu1004500baidu1005000google1105000 12 有时候在sort命令后会看到+1 -2这些符号,这是什么东东? 关于这种语法,最新的sort是这么进行解释的: On older systems, `sort’ supports an obsolete origin-zero syntax `+POS1 [-POS2]‘ for specifying s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