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 CMC 值约为 0.008mol·dm-3,即在 298K 时,浓度稍高于该值时,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能充分发挥其表面活性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制备方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两种: 1.由十二醇和氯磺酸在 40~50℃下经硫酸化生成月桂基硫酸酯,加氢氧化钠中和后,经漂白、沉降、...
SDS是一种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其cmc值的大小取决于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在常温下,SDS的cmc值约为8.1~8.2 mM。而随着温度的升高,cmc值也会相应地降低。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SDS的cmc值与体系中的离子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体系中存在盐类等离子体时,会影响SDS分子的紧密排列程度,从而降低SDS的cmc值。此外,SDS...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衡量其表面活性性能的重要指标。根据最新的应用报告,使用岛津RF-6000测试得到的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并未在提供的参考资料中直接给出具体数值。 不过,临界胶束浓度通常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值,通常可以从相关文献或者数据库中查找。根据某些文...
8.27mM
出一种液体在表面活性剂中的浓度及CMC值。 1 1.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其分 子由极性和非极性两部分组成。按离子的类型可分为阴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大 类; 2.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后,不但定向地吸附在水溶液表面,而 且达到一定浓度时还...
5.浊度法:在小于CMC的稀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烃类物质的溶解度很小,而且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但当浓度超过CMC后,大量胶束形成,使不溶烃类物质溶于胶束中去,致使密度显著增加,表面活性剂有增溶作用。根据浊度的变化可测出一种液体在表面活性剂中的浓度及CMC值。实验原理1 1.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质的...
5.浊度法:在小于CMC的稀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烃类物质的溶解度很小,而且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但当浓度超过CMC后,大量胶束形成,使不溶烃类物质溶于胶束中去,致使密度显著增加,表面活性剂有增溶作用。根据浊度的变化可测出一种液体在表面活性剂中的浓度及CMC值。实验原理1 1.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质的...
•临界胶束浓度(CMC):6至8 mM(0.1728至0.2304%,w / v) •浊点:> 100°C •可透析的:否 十二烷基硫酸钠CMC 在298K 时十二烷基硫酸钠的CMC 值约为8.02mmol/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度: 20°C时条件下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度约为150 g / L。
在CMC点上,由于溶液的结构改变导致其物理及化学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出现明显转折。 5.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的电导值,作电导率-浓度关系图,由图中的转折点即可求出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在该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 三.仪器试剂: DDS-307型电导率仪1台 DJS-1C型铂黑电极1支 容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