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SKCPSID I;检查rt_thread_switch_interrupt_flag 变量是否为 0;如果为零就跳转到 pendsv_exitLDR r0, =rt_thread_switch_interrupt_flagLDR r1, [r0]CBZ r1, pendsv_exit ; pend
背景:移植RT-Thread nano,并基于 nano 添加 FinSH/shell 在nano上添加finsh可以有两种方法: 1、移植finsh基于device框架【这个官方文档中心有相关的文章了,链接:https://www.rt-thread.org/document/site/tutorial/nano/nano_finsh/an0033-nano-finsh/】 2、移植finsh不基于device框架【本文讲解这个不基于device框架...
RT-Thread 又能使用在线的软件包管理工具,配合系统配置工具实现直观快速地模块化裁剪,无缝地导入丰富的软件功能包,实现类似 Android 的图形界面及触摸滑动效果、智能语音交互效果等复杂功能。
rt-thread的移植是有一些关键点的,找到这些关键点,可以非常顺利的规划清楚方向和目标,对于每个关键点进行技术攻克,这样是最快也是最高效的做事方式。 要想移植不同芯片架构,需要非常清楚这个芯片的架构,也需要非常熟悉rt-thread系统最关键点底层代码。一般熟悉rt-thread的底层代码并不是很难,从头读一遍aarch64的rt-th...
本次移植基于国民的n32g430芯片进行移植。国民技术:ftp://download.nationstech.com/ RT-Thread: https://www.rt-thread.org/document/site/#/rt-thread-version/rt-thread-nano/an0038-nano-introduction 软件:KEIL5,笔者使用得是5.27版本 开发板:淘宝随便找一个国民技术的N32G430开发板 下载国民技术的...
记录rt-thread移植的过程。这里移植仅仅是利用rt-thread源码目录已经移植好的文件,组建自己的工程,不需要自己编写汇编完成底层移植。 1. 搭建基础工程 这里使用的是正点原子的潘多拉开发板,MCU为stm32l475。需要先通过CubeMX搭建基础工程。 选择从芯片创建工程。
RT-Thread系统移植步骤 RT-Thread系统移植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配置文件调整、内核代码适配、端口代码移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优化系统以适应新的硬件平台: 配置文件调整: 调整配置文件以适应新硬件,配置文件主要是用于配置RT-Thread。 内核代码适配: 内核代码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任务管理、内存管理、事件等等 ...
想要移植RT-Thread首先得有准备吧,首先根据SDK的make输出把必要的库和文件找出来。 因为make输出过于冗长这里就删去部分参数,举个栗子。 以下是chip这个库的make输出 make[5]: Entering directory '~/xr806_RTT/src/driver/chip' ~/tools/gcc-arm/bin/arm-none-eabi-gcc -o codec/ac101.o codec/ac101.c ...
2、移植RT-Thread Nano到小熊派 2.1 在官网上下载RT-Thread Nano 解压后得到如下文件: 2.2 使用stm32CubeMX生成一个基础工程 由于之前已经写了很多CubeMX配置的文章,所以这里不详细写了,只写我配置了哪些东西,具体看下面这篇链接,写得非常详细: 超轻量级网红软件定时器multi_timer(51+stm32双平台实战) ...
1)rt-thread/bsp文件夹中的board.c和rtconfig.h:这两个文件在移植中是需要修改的,所以一般跟其他需要修改的文件放到同一目录下。 2)rt-thread/include文件夹和rt-thread/include/libc文件夹的内容也是必须的,只不过这两个文件夹下面的文件都是头文件,不需要添加,只需要在头文件路径中包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