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Roofline Model的简单解读就是,当某个计算的Operation Intensity比较小的时候,该计算在这款硬件上的主要瓶颈是Memory Bandwith,该情况俗称Memory Bound,如果Operation Intensity比较大的时候,该计算在这款硬件上主要瓶颈是算力,该状态俗称Compute Bound。 而在Roofline Model从斜线到水平线的拐点,叫做Ridge Point,表示...
其实Roof-line Model 说的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模型在一个计算平台的限制下,到底能达到多快的浮点计算速度。更具体的来说,Roof-line Model 解决的,是“计算量为A且访存量为B的模型在算力为C且带宽为D的计算平台所能达到的理论性能上限E是多少”这个问题。 3.1 Roof-line 的形态 所谓“Roof-line”,指的就是由...
基于此,论文《Roofline: An Insightful Visual Performance Model for Floating-Point Programs and Multicore Architectures》提出了Roofline模型,试图对硬件和软件通盘考虑,从而提出改善性能的洞见。 这里我们试着解释如下,首先我们要介绍运算强度(arithmetic intensity,简写成AI)的概念,指的是针对单位内存读写数据进行的...
感谢@谭伟所指出的:Roofline 模型讲的是程序在计算平台的算力和带宽这两个指标限制下,所能达到的理论性能上界,而不是实际达到的性能,因为实际计算过程中还有除算力和带宽之外的其他重要因素,它们也会影响模型的实际性能,这是 Roofline Model 未考虑到的。例如矩阵乘法,会因为 cache 大小的限制、GEMM 实现的优劣等...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PU-Accelerated Applications using the Roofline Model Roofline Performance Modeling for HPC and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s Hierarchical Roofline Analysis for GPUs: Acceleratin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for the NERSC‐9 Perlmutter System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PU-Accelerated Applications using the Roofline Model Roofline Performance Modeling for HPC and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s Hierarchical Roofline Analysis for GPUs: Acceleratin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for the NERSC‐9 Perlmutter System ...
Roofline模型原理 Roofline模型是由加州理工大学伯利克提出的用来建立当前计算平台在不同的计算强度(Operational Intensity)下能够达到的理论计算上限 。论文和基础理论和应用 Roofline Model与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分析 。本文旨在教授如何根据当前开发环境机器建
c +关注 老师木 2018-2-13 15:09来自微博 weibo.com Roofline model这种重要的发现竟然是2008年才发表的论文。 û 73 14 ñ81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Roofline模型是由加州理工大学伯利克提出的用来建立当前计算平台在不同的计算强度(Operational Intensity)下能够达到的理论计算上限 。论文和基础理论和应用 Roofline Model与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分析 。本文旨在教授如何根据当前开发环境机器建立该模型,并简单的介绍如何根据算法计算OI(计算强度)。
机缘巧合听了Momenta的技术分享后,我意识到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于 Roof-line Model 这个理论,于是认真研究了一下相关论文。现在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在真实世界中,任何模型(例如 VGG / MobileNet 等)都必须依赖于具体的计算平台(例如CPU / GPU / ASIC 等)才能展现自己的实力。此时,模型和计算平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