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由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计算机专家毛德操老师撰写的新书《RISC-V CPU芯片设计:香山源代码剖析》在北京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张侃,来自奕斯伟、摩尔线程、...
大家非常给力,每天都有大进展:CPU频率>1GHz,DDR4-2400稳定运行,Linux正常启动,CoreMark成功运行。整个芯片和板卡没有一处错误,团队有多位资深专家,大家都表示调试从来没有这么顺利过。 整个芯片和板卡没有一处错误,团队有多位资深专家都表示调试从来没有这么顺利过。 春节将至,香山团队的多位小伙伴在家人的支持下,...
LightSSS则支持在模拟中重现调试信息。这些工具有助于在进入晶圆厂制造之前通过测试来了改进芯片设计。据介绍,一批企业正基于“香山”高性能开源RISC-V内核研发数据中心AI芯片、超大算力RISC-V服务器芯片、面向开放市场的全自主RISC-V云计算芯片、基于RISC-V的国产GPU芯片等高端芯片,有望在2025年形成高端RISC-V计算芯...
本书虽然名叫"RISC-V CPU芯片设计",但香山本身其实是多CPU核的SoC芯片设计。而且香山的设计意图是提供...
MMU和TLB:48位的虚拟地址,52位的物理地址。L1 D-TLB有48项,L2 TLB有2048项。支持虚拟化的两级地址翻译。DTLB和ITLB Repeater可能是由于芯片走线太长所加的信号放大器。 L1 D-Cache:64KB,8路,VIPT寻址(虚拟地址索引,物理Tag比较),这是L1缓存比较常见的做法,但要避免重名问题。采用八bank设计来支持并发访问。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香山”团队,他们基于RISC-V的芯片设计和创新在业界有着独特的地位。“香山”RISC-V,作为一个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孕育出的开源RISC-V处理器项目,意义重大。中国选择自主研发RISC-V处理器的动因多种多样:技术主权:在国际技术舞台上,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掌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半导体和...
我们基于GitHub CI构建了一套流程化的自动回归测试框架,并在过去大半年不断增加测试负载,从cputest,risc-tests到Linux,到SPECCPU workload。这套自动回归测试框架在保障和验证芯片的正确性。每个大项目总会有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段30秒的小视频记录了香山在FPGA上启动Linux/Debian的时刻,略带喜感。视频链接:...
高性能开源RISC-V指令集处理器核“香山”发展历程在CPU指令集架构领域,ARM和X86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们的使用通常需要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这使得许多开发者和企业难以触及其核心技术与底层细节。相比之下,RISC-V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为用户提供了无需授权即可设计和开发芯片的自由。事实上,早在2021年,全球首...
包云岗透露,经过四个月的筹建,研究院已经开始启动第一批围绕「香山」的新项目,后续也将陆续启动其他开源芯片项目。相关的招聘工作也已经陆续展开,目前开始招聘的职位包括CPU架构设计工程师、CPU高端设计高级工程师、CPU前端设计工程师、CPU多核一致性设计工程师等(参见:https://ch5.818ps.com/h/fee58b39328d39...
近几年,凭借开源、精简、模块化的优势,一个名为RISC-V的“开放式”指令集备受企业追捧。这种指令集可以让小公司和初创企业更容易获得芯片设计,把它们从昂贵的授权费中解放出来。2022年,RISC-V处理器核的出货量已突破100亿颗,发展势头极为强劲。“在CPU领域,未来将形成英特尔(x86)、ARM、RISC-V三分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