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桌论坛环节,RISC-V副秘书长张松就国产AI发展和七位行业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容芯致远首席科学家张彦朝指出:“AGC架构已在国内多个重点行业验证,推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兆松科技CEO范泽分享:“我们开发的RISC-V专用编译器可将CUDA迁移损耗控制在15%以内。”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王涛强调:“要通过开源协作突破技术...
传统编译器只针对某一特定指令集的芯片产生单线程或者多线程的可执行文件,兆松科技基于MLIR框架设计的“大编译器”,支持PyTorch, Tensorflow, ONNX, JAX导入,结合Triton和Mojo(未来支持)等类Python语言编写的高层次算子库,在统一的MLIR多层中间方言实现全局的图优化以及更优的算子融合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AI芯片的效率。
据介绍,目前奕斯伟智能计算事业部已经推出了多款基于RISC-V架构高性能AI SoC,其中EIC7700X是全球首款搭载64位RISC-V乱序执行CPU及自研高性能NPU的AI SoC,基于四核的SiFive P550 RISC-V CPU内核,支持64位乱序执行能力,它的DMIPS跑分可以达到8.57分,这个是要超过竞品A76的指标,并且其还集成了NPU内核,AI算力...
例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其性能水平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芯片、AI芯片、GPU、DPU等高端芯片领域。创新实践: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在RISC-V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例如,阿里平头哥半导体推出了多款RISC-V处理器,并在电力、5G通信、机...
请问RISC-V架构适合用来开发AI处理器吗?RISC-V架构非常适合用来开发AI处理器,可以说它也是顺应AI时代...
在搭建平台和补齐全栈能力上,阿里是国内涉足最早、投入最多的技术团队之一,不断推进从处理器IP到芯片平台、编译器、工具链等技术的软硬件深度融合,提供云上RISC-V软硬件全栈技术综合测试和评估服务,还设立RISC-V学院。去年8月发布的玄铁多媒体AI软硬件融合平台,形成了面向业务的流水线设计,方便用户在流水线的不...
据介绍,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设计工艺为7nm,主频达到3GHz,SPECINT2006评分为15分/GHz,性能对标Arm Neoverse N2内核,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芯片、AI芯片、GPU、DPU等高端芯片领域,可以作为先进计算产业提供开源共享的共性底座技术。下图是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昆明湖”的...
AI已经从技术走向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近些年,AI算力芯片领域群雄逐鹿,通过对芯片、算力与AI三者发展迭代过程的理解,我们发现高能效比的算力、通用的软件栈以及高度优化的编译器,是我们的AI算力产品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进迭时空作为高性能计算芯片企业,我们对RISC-V架构CPU进行高度定制,不断挖掘计算潜力...
该公司还配套更新了一系列开发工具,包括基于 LLVM 的编译器、基于 Spike 的模拟器、基于 GDB 的调试器,以及基于 SCOOP 平台的开源核心实现,为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工具链支持。这一突破的意义在于,随着生成式 AI 的兴起,矩阵计算已成为核心计算需求。目前主流的 x86、Arm 架构都在推出相应的矩阵指令集扩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