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英文读作“risk-five”,是一种全新的指令集架构。“V”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是伯克利从RISCI开始设计的第五代指令集架构。二是它代表了变化(Variation)和向量(Vectors)。经过几年的开发,伯克利为RISC-V架构开发出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及若干开源的处理器实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2016年,RISC-V基...
不同的是,RISC-V是一种开放标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它是在UC Berkeley的David Patterson教授领导下设计的,并且它的设计是完全透明的,这使得它能够自由地应用于任何平台和应用程序中。RISC-V的特点和优势 RISC-V的优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为它是一个开放标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这使得它可以在各种...
RISC-V(发音为“risk-five”)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简易解释为开源软件运动相对应的一种“开源硬件”。该项目2010年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许多贡献者是该大学以外的志愿者和行业工作者。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
英特尔对推进RISC-V也颇有兴趣,2022年英特尔大力扶植RISC-V——以Premier(高级会员)的身份,加入了RISC-V International基金会。与此同时,它还设立了1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64亿)的IFS基金,用于扶持初创和成熟企业进行代工生态的创新,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RISC-V。IFS 计划提供一系列经过验证的 RISC-V IP 内核,...
最近,Vitalik 发布了关于长期 L1 执行层的提案全文,提出用 RISC-V 取代 EVM(以太坊虚拟机)[1],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认为 EVM 的架构已经陈旧,且在不断模仿其他系统的同时缺乏创新,也有人觉得以太坊现在才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些晚了,尤其是很多 zkVM 项目已经开始使用 RISC-V 指令集(如Awesome Z...
RISC-V(读作 risk-five),表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起源于2010年伯克利大学并行计算实验室(Par Lab) 的1位教授和2个研究生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也由David Patterson指导),希望选择一款指令集用于科研和教学,该项目在x86、ARM等指令集架构中徘徊,最终决定自己设计一个全新的指令集,RISC-V由此诞生。RISC-V的最...
RISC-V 这个名字,代表了 UC Berkeley 大学设计的第五代RISC芯片。同时罗马数字"V"也暗示 了"变种(Variations)"和"向量(Vectors)",以支持各种体系结构研究,包括各种数据并行加速器,也是这个 ISA 设计的明确目标。 起初,学术界对于RISC-V的技术创新性持怀疑态度,学者们认为这不属于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们的工作,所以,RI...
RISC-V前世今生 RISC-V的故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的计算机科学革命之中。1974年,IBM着手探索构建每小时能处理百万个电话的交换机,其研究员约翰·科克(John Cocke)及其团队承担起设计适用于此的控制器的重任,初步估算至少需要6个MIPS处理器。然而,1975年IBM的电话交换项目遭遇搁置,处理器未能制成,但...
总而言之,四款指令集,均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劣势。X86的优势在PC,但授权难;ARM的优势在移动领域,但断供是个问题;RISC-V目前的优势在嵌入式,后续生态分裂是个问题;而LoongArch的优势在自主可控,缺点也是生态。国内很多厂商,在基于这4种指令集,研发自己的芯片,要注意规避风险,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但目前,RISC-V在低端市场“互卷”的现状正迎来转机。RISC-V正在中国落地生花 目前市场上超过100亿个RISC-V核心中,一半来自中国。并且在RISC-V基金会的3180名会员当中,中国企业占比近一半。可见,在RISC-V领域,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了众多RISC-V赛道的企业,平头哥、芯来科技、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