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设计工艺为7nm,主频达到3GHz,SPECINT2006评分为15分/GHz,性能对标Arm Neoverse N2内核,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芯片、AI芯片、GPU、DPU等高端芯片领域,可以作为先进计算产业提供开源共享的共性底座技术。下图是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昆明湖”的...
RISC-V英文读作“risk-five”,是一种全新的指令集架构。“V”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是伯克利从RISCI开始设计的第五代指令集架构。二是它代表了变化(Variation)和向量(Vectors)。经过几年的开发,伯克利为RISC-V架构开发出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及若干开源的处理器实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2016年,RISC-V基...
RISC-V(读作 risk-five),表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起源于2010年伯克利大学并行计算实验室(Par Lab) 的1位教授和2个研究生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也由David Patterson指导),希望选择一款指令集用于科研和教学,该项目在x86、ARM等指令集架构中徘徊,最终决定自己设计一个全新的指令集,RISC-V由此诞生。RISC-V的最...
RISC-V 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用于为从嵌入式设计到超级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开发定制处理器。与专有处理器架构不同,RISC-V 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 (ISA),用于开发针对各种最终应用的定制处理器。RISC-V ISA 最初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被认为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 概念构建的第五代处理器。由于其开放...
“名将”RISC-V带着它的尖刀,冲击着市场。2021年RISC-V国际基金会,会员数量为300多家,而到2024年,其会员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有了超10倍的增长。在2022年,市场上量产的RISC-V处理器已经达到100亿颗,其中有50%来自中国。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开源社区Debian已首次把RISC-V作为官方支持的指令集架构,此外,...
2023年,RISC-V架构在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得以落地生根,从物联网设备、边缘计算逐渐迈向AI计算、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在AI时代,RISC-V更是迎来爆发的新机遇。硅谷芯片传奇Jim Keller表示,“RISC-V的潜力是无限的。未来我们会迎来前所未见的AI软件应用,而RISC-V有望打造出下一代的AI引擎。”那么,RISC-V究竟有着...
“开源”、“可修改”,几乎可以概括RISC-V本质上与Arm的区别: 如果以武侠小说中的“功法”来比喻芯片架构,Arm是武林秘籍,外人可以花钱看,但不能随便改;RISC-V可能只是某个武林高手的练功心得,可供各路好汉不断修订。 可修改的好处在过去一直很难体现,但随着软件定义产品的时代到来,根据软件定制芯片的需求越发旺盛...
RISC-V的诞生是技术和产业发展自身趋势所驱动的。一方面,由于摩尔定律逐渐走向终结,通过领域专用架构(DSA)来充分挖掘晶体管的潜力,成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再加上人-机-物三元融合的物联网时代将会产生千亿级各式各样的物端设备,带来芯片设计领域海量的定制化需求,然而由公司垄断的指令集无法满足碎片化的定制需求。
RISC-V开源架构并不是一个开源的代码,而是一个由全球处理器技术人员共同定义的开放标准,以文本的形式开放于互联网上。打个比方,如果把软件比作为手机上的充电口,硬件比作为充电线上的充电头,那么两者插上之后实现“充电”就是一种“互操作”,需要通过标准定义来约定如何进行“互操作”,比如充电电压多大、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