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设计工艺为7nm,主频达到3GHz,SPECINT2006评分为15分/GHz,性能对标Arm Neoverse N2内核,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芯片、AI芯片、GPU、DPU等高端芯片领域,可以作为先进计算产业提供开源共享的共性底座技术。下图是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昆明湖”的...
RISC-V英文读作“risk-five”,是一种全新的指令集架构。“V”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是伯克利从RISCI开始设计的第五代指令集架构。二是它代表了变化(Variation)和向量(Vectors)。经过几年的开发,伯克利为RISC-V架构开发出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及若干开源的处理器实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2016年,RISC-V基...
RISC-V(读作 risk-five),表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起源于2010年伯克利大学并行计算实验室(Par Lab) 的1位教授和2个研究生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也由David Patterson指导),希望选择一款指令集用于科研和教学,该项目在x86、ARM等指令集架构中徘徊,最终决定自己设计一个全新的指令集,RISC-V由此诞生。RISC-V的最...
RISC-V 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用于为从嵌入式设计到超级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开发定制处理器。与专有处理器架构不同,RISC-V 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 (ISA),用于开发针对各种最终应用的定制处理器。RISC-V ISA 最初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被认为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 概念构建的第五代处理器。由于其开放...
“名将”RISC-V带着它的尖刀,冲击着市场。2021年RISC-V国际基金会,会员数量为300多家,而到2024年,其会员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有了超10倍的增长。在2022年,市场上量产的RISC-V处理器已经达到100亿颗,其中有50%来自中国。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开源社区Debian已首次把RISC-V作为官方支持的指令集架构,此外,...
2023年,RISC-V架构在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得以落地生根,从物联网设备、边缘计算逐渐迈向AI计算、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在AI时代,RISC-V更是迎来爆发的新机遇。硅谷芯片传奇Jim Keller表示,“RISC-V的潜力是无限的。未来我们会迎来前所未见的AI软件应用,而RISC-V有望打造出下一代的AI引擎。”那么,RISC-V究竟有着...
RISC-V前世今生 RISC-V的故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的计算机科学革命之中。1974年,IBM着手探索构建每小时能处理百万个电话的交换机,其研究员约翰·科克(John Cocke)及其团队承担起设计适用于此的控制器的重任,初步估算至少需要6个MIPS处理器。然而,1975年IBM的电话交换项目遭遇搁置,处理器未能制成,但...
首先是首先RISC-V需要展示它很有竞争力的性能跟能效,才能在汽车应用中获得采用。 其实是安全性和可靠性,RISC-V需要满足行业非常严格的安全标准,说服汽车制造商从ARM转向RISC-V,可能需要彻底的测试、验证和长期的支持保障。 再者,是强大的生态系统,才可以让RICS-V在汽车领域的采用度提高很多。
一方面,AI算力需求急剧增长,但算力硬件被英伟达高度垄断。基于RISC-V扩展AI加速指令来构建AI算力生态,从而打破英伟达垄断局面,成为全球业界的新共识。例如,Google的TPU芯片、Meta的MTIA芯片、Tenstorrent的AI芯片都使用RISC-V架构,国内也有企业在走这条技术路径。当然,现在一个问题是这些企业都还是各自为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