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RISC-V领域起步早、发展快,中国企业在RISC-V国际基金会占据重要地位,会员数量、标准制定及应用方面均处于第一梯队。抓住RISC-V的机遇,能够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自主创新带来更多可能。
中国是RISC-V产业重要参与者,目前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既有阿里平头哥、华为、腾讯等科技大厂,它们是RISC-V International的高级会员,并在核心开发和生态建设上投入巨资;也有芯来科技等专业IP供应商;以及赛昉科技、睿思芯科等SoC与芯片设计商;其他重要成员还包括芯原股份、奕斯伟计算、飞腾信息、联想、长城等。我国“...
RISC-V(读作 risk-five),表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起源于2010年伯克利大学并行计算实验室(Par Lab) 的1位教授和2个研究生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也由David Patterson指导),希望选择一款指令集用于科研和教学,该项目在x86、ARM等指令集架构中徘徊,最终决定自己设计一个全新的指令集,RISC-V由此诞生。RISC-V的最...
在X86和ARM架构凭借相对成熟的生态大行其道之时,一款开源架构RISC-V技术,从专业领域走向公共场域,正掀起一股新浪潮。有消息称,中国计划首次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全国范围内使用RISC-V 芯片,解决在很多制造场景下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中国力推RISC-V芯片自主化:能否借开源架构“换道超车”?近年来,我国对RISC...
RISC-V英文读作“risk-five”,是一种全新的指令集架构。“V”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是伯克利从RISCI开始设计的第五代指令集架构。二是它代表了变化(Variation)和向量(Vectors)。经过几年的开发,伯克利为RISC-V架构开发出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及若干开源的处理器实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2016年,RISC-V...
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架构的指令集体系结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满足现代计算机对高性能、高效能和灵活性的需求。RISC-V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克服传统ISA的限制,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可编程性。传统的ISA通常包含大量指令,因此它们的设计...
RISC-V芯片产业深度解析:技术突破、政策驱动与国产替代机遇 一、中美贸易摩擦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关税政策催化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导致美系半导体产品(如模拟芯片、EDA工具)成本上升,倒逼国内企业转向自主可控技术。RISC-V作为开源架构,成为突破x86/ARM垄断的关键路径 直接影响:美企主导的半导体IP、EDA软件价格上涨,国内...
2023年,RISC-V架构在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得以落地生根,从物联网设备、边缘计算逐渐迈向AI计算、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在AI时代,RISC-V更是迎来爆发的新机遇。硅谷芯片传奇Jim Keller表示,“RISC-V的潜力是无限的。未来我们会迎来前所未见的AI软件应用,而RISC-V有望打造出下一代的AI引擎。”那么,RISC-V究竟有着...
"RISC-V是开源的"表示指令集规范是开源、开放和免费的(open and free),这与x86与ARM指令集有本质不同,但并不是指具体的处理器实现也都是开源免费的。 基于RISC-V指令集规范,既可以由开源社区来开发开源免费版的处理器实现(如Berkeley开发的Rocket核等),也可以有商业公司开发收费授权版的处理器实现(如国内平头哥...